第202章 易士英[第2页/共2页]
“可知赵忠肃公如何评价他的?”
“长辈谢易将军。”
算是对他北上所做之事的……迟来的认同。
李瑕明白这“未及磨合”四字的的言外之意。
“是。”
两人也没再就此多说甚么,在城楼上又望了五尺道一会。
实在蒙古也有内斗。长辈北上所见,蒙哥与忽必烈、蒙人与汉地世侯、乃至是世侯之间,相互倾轨,斗争之烈一定轻于大宋党争。故而,才有人给长辈谍报。”
李瑕道:“是,长辈才疏学浅,也没甚主张。”
易士英道:“此战,蒲帅非常忧愁,他受任于临战之际,未及束缚诸将。张实是大将不假,但不熟水战……私行出兵,蒲帅也拦不住他。”
这大宋的官僚体系就是如许,排挤争权不休,管你是忠是奸、是贤是愚,都会被卷出去。
李瑕应道:“他这类打法挺讨厌的。”
“是。”
当然,这仅是他重生不到一年的时候里,通过所见之事获得的一个还很简朴、很草率的设法,仅是一个框架。
李瑕出了小堆栈,姜饭低声问道:“县尉,这就放过他了?都已经结了仇。”
“谢易将军提示,长辈必然谨慎。”
“自是但愿张实能胜,不过……蒲帅已命长宁军早做筹办,蜀南兵力不敷,你回庆符县以后,加强守备。”
“非瑜今后若遇困难,可找我、找蒲节帅……去吧。”
“不错,刘武仲本是北人,金灭后南投,立下大功。”易士英道:“其人天生傲骨,心性与你酷似。”
易士英话到这里,感喟一声,又道:“当今,刘武仲在京湖李帅麾下为将,蒲帅也曾于李帅麾下为将……你与刘武仲处境类似,彻夜与你议论此事,只为奉告你,临安行在或有人不信赖你。但天下间,总有人知你功绩,赏识你,保全你。”
李瑕想起易士英说过晚间得空再聊聊。
李瑕沉默了很久。
易士英微微苦笑,道:“你虽幼年,但为人慎重……唯防备心重,不等闲信赖人呐。”
“不急。”
李瑕道:“但他们的轨制简朴,内斗的体例简朴,且国力更强,故而影响小。打个比方。蒙古与大宋都是瓷器的话,蒙古摔裂了就是几个大块,每一块都还能用。大宋则太邃密了,一摔就碎。”
“筠连乃皋牢州,某不宜长守,克日也得退兵。”易士英道,“蜀南若要建防事,被选在僰王山一带,为长宁军地界。非瑜莫觉得某是怯战,孤负你血战五尺道。”
易士英也沉默了一会。
宋向来不缺忠臣良将,哪怕是岳飞死于“莫须有”,仍然多得是人想当岳飞,但他李瑕不想当。
但他还是很安静,一点都不惶恐,谦善罢了。
“传闻过,十二勇猛破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