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上古神兽】[第2页/共3页]
文王大惊,疑有神助,乃言:“吾名姬昌,周之文王也。”
睚眦乃正色道:“今纣欲发兵于周,不战而屈人之兵,乃王无志;先祖基业建立不易,今尽毁王手,乃王不孝;纣王发兵,已箭上弦,刀出鞘,焉能因王之头而罢休?王一相甘心,如妇人之见,乃王无智;为君者,当恩泽百姓,若因王而遭至没顶之灾,乃王不仁;纣王无道,哀声起伏,如有一支义兵击之,必群雄四起而援之,纣之军,必如土崩崩溃,王不发兵,乃王无谋。固而方才笑之!”
睚眦道:“文王安能坐以待毙焉?”
文王骇怪不已,随即神采黯然:“纣王圣旨各路诸侯,以兵变之名欲伐吾周,周危矣!”
蒲牢兽名,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传闻蒲牢糊口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常常碰到鲸鱼攻击时,蒲牢就大呼不止。因而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本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贯惊骇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建议进犯,它就吓得大声呼啸。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性,“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此妖怪在电视剧妈祖中呈现过,成为背面人物。
言毕,文王乃携睚眦沿河边寻姜子牙而去。
嘲风
范睢本是魏国人,在魏国时曾随“中大夫”须贾到齐国去过一次,须贾思疑他同齐国私通,返国后陈述了宰相魏齐。魏齐叫人把范睢毒打了一顿,范睢装死,才得出险,躲在一个好朋友郑安平家里,改名张禄,渐渐养伤。接着,他又通过秦国派到魏国来的一个使臣王稽的干系,偷偷到了秦国。在秦国,又经王稽的保举,并且仗着他巧舌善辩的一张嘴巴,获得了秦昭王的赏识,登上了宰相的高位。
秦昭王时,秦国一名权高势大的宰相范睢,是魏国人,此人极有辩才,秦昭王对他非常信赖。
睚眦刀指舆图对言:“今观天下之势,周于西,商于东,相隔千里。纣军慢则一年,快则数月,非朝夕可至。其间,文王可励精图治,广积粮多囤兵,则可拒彼军。彼千里而来,必人困马乏,可坐而迎之,以逸待劳;彼远来,必急攻,可避之,久攻不下,彼必噪,兵者忌噪也,可使一计而反击之,彼军必如土崩崩溃,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至朝歌,则天下定矣!”
文王喜,乃言:“姬昌本日谴能言之使往四周诸侯说之,能够立歃血为盟之誓。”
文王怒言:“姬昌以礼相待,汝何出此言?”欲走。睚眦复笑。文王曰:“话不投机,有何好笑?”
厥后,武王封姜子牙为侯,号“齐”;而天下归周之日,睚眦不辞而别,武王噫嘻不已,乃亲身命工匠铸睚眦像于刀剑龙吞口,世代相传,以谢龙子睚眦辅周之恩。
文王迟疑半晌乃道:“为子之道,其孝为先,为臣之道,以忠为本。纣王无道,天自谴之,姬昌如果以而违纣王意,乃不忠。姬昌不忠,纣必怒而伐周,如果以而丢祖上基业,乃不孝。固姬昌当以颈上人头请罪,以退纣王之兵,而不至名节遭损。”
文王归周以来,夜不能寝,昼不能眠。周危在朝夕,文王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