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双凤奇缘(23)[第1页/共5页]
王龙上香已毕,又来奠酒,用手固执酒杯,大哭道:“臣记得随娘娘一起出京,常命臣吟诗和韵,本日臣特具祭酒一樽,祭奠娘娘。未写祭章,一杯酒儿,吟诗一概,以作祭文。”说毕,先敬第一杯酒,口占道:
次日起来,告别李元帅解缆,李元帅另拨三百兵丁护送到京。王龙称谢不已,上马起行。出了雁门关,一起渡水登山,兼程而进,不敢迟延。那日到了芙蓉岭,忽见满天大雨,全军浑身俱已湿透,兵难进步,王龙叮咛,就在岭上扎下营盘躲雨,一面埋锅造饭。大师用过,已是初更,只得在岭过宿,次日再走。王龙独坐帐内,一对银烛高烧,只为回朝心急,又因雨阻担搁,心中好不烦躁,不能成寐。耳听角楼鼓打二更,扭转半夜,一时身子转过,起来伏在案上,睡眼蒙眬,但见帐外,阴风惨惨,愁云漫漫,走进一个女魂,非是别人,就是昭君。
自是芳名标万古,心同松柏一时香。
一阵阴风过处,昭君芳魂冉冉弃世而去。汉王再向云端,看不见昭君的形影,大呼一声:“痛杀孤也!”从梦中哭醒,几近跌下龙床,吓得两旁内监,吃紧扶住汉王。汉王醒来,连称奇特,也不便与两班文武申明此事,只是聪慧呆坐在殿上思惟。忽见黄门官奏道:“今有随昭君娘娘和番去的御弟王龙,现在午门候旨。”汉王传闻,将王龙宣上金殿。王龙拜了二十四拜,口称万岁之声。汉王叫平身,便问道:“卿家和番因何去了十六载?本日方得回朝,不知娘娘如何样了?”王龙见问,不觉扑簌簌两泪双垂,汉霸道:“卿家未言,先自堕泪,是何原因?可细细重新至尾奏与寡人晓得。”王龙奏道:“启我主,臣随娘娘往北和番,一起过芙蓉岭,岭上吟诗;太行山遇见猛虎,山神援救;黑水河停兵半月,盼望我主,救兵不到,娘娘经常哭泣;雁门关内瞥见孤雁飞鸣,娘娘便唤孤雁,雁也知人意,落在地下,娘娘将血誊写成,藏于雁翅,千言万语,叮嘱孤雁,传达我主,不知雁可将信寄来,我主可曾收到?”
曾经同出雁门关,历尽崎岖几处山。
关雎雅化应无愧,麟趾呈祥未许留。
王龙面诉和番情诗曰:
满朝送葬遇国丈诗曰:
非止一日,已到雁门关,王龙命部下军士向前叫关,说和番王传授回朝,快快开关。关上守城军士传闻,不敢怠慢,忙报知李元帅,元帅赶紧出关驱逐。王龙恐番兵进关不便,先在关外打发番兵回番,只带本技艺下从人跟从,进关上马,与李广见礼,分宾主坐定。元帅道:“殿元公十余年为国驰驱,可谓勤于王事了,但不知娘娘在番,目下如何了?”王龙见问,不觉两泪交换,便把娘娘为汉王守节,投河身故的话细细说了一遍,李元帅也非常感喟。王龙又道:“令侄李陵,不降番邦,尽忠而死。现在立庙立碑,以受千载卷烟。苏老丞相,已开释回朝。番王倒是个贤主,只可惜部下一班臣子,皆非保国良臣。”李元帅传闻,叮咛摆酒,代殿元公洗尘。二人坐下喝酒,只不过说的番邦言语,吃得尽欢而散,将王龙送至书院安息,过了一宵。
美人自古向来有,不及此心能死守。
恩典堵截三千里,异地羁留十六年。
正走之间,已到白洋河口,王龙在顿时一见,泪珠双流,想起娘娘投水,业已三月,曾蒙叮咛,命我将芳魂带回中国,本日向前一别,以尽君臣之礼,不知魂其有知!说罢上马,叮咛军兵暂住,欲向浮桥一奠。未知娘娘的芳魂能够带去,且听下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