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双凤奇缘(19)[第4页/共5页]
昭君连声赞道:“好诗,御弟所吟,偏合哀家之意,待哀家再吟一首:
杜字声声发柳芽,苦楚独语转悲加。
风雨苦楚生别恨,愁怀怎不到半夜。”
固然身陷番邦地,方寸犹思汉帝城。
昭君见王龙口内吟诗,说出一段思乡愁苦来,不觉惹她一阵心伤:“想奴与汉王一别,去时有路,来时无路了!”又吟一首:
王龙闻声此诗,叫声:“娘娘,只怕身属异地,由你不得了。”昭君道:“异地虽由人主,但他为贪着奴家的仙颜,逼勒和番,奴今忍耻偷生,一起而来,怎肯玷辱名节?就是此生不得与汉王相见,倘死在地府,有何脸孔见汉王于地下乎?宁使汉王负奴,奴焉肯负汉王?此时不过哄那番人,奴就死在番邦,奴魂也要回汉朝的。”王龙闻声娘娘一番贞烈的话,也带非常伤感。昭君道:“御弟呀,若在此身后,少不得你回汉朝,必要在汉王面前,剖明哀家一番痛苦,足见御弟忠心了。”王龙口称领旨,说罢,不免放马起行,离了黑水河地界,恰是:
昔日恩深意更稠,双心同结正风骚。
王龙道:“娘娘吟诗,自是一段天赋,臣不敢再作了,望娘娘仍将诗兴宣泄,再续一首。”昭君点头,又含泪吟诗一首:
幼年寒儒入泮芹,锦袍恩宠得加身。
话说昭君闻声帐外一声清脆,昂首一看,见是一只孤雁飞鸣空中,急出帐门。王龙也随后出来,听着娘娘那一声声哀号惨痛,哀告天上鸿雁道:“你是羽族中灵禽,空中作伴,飞去飞来,尚成鸾侣,时候不忍分离。如有一个失伴,领头而走,做了孤雁,你与奴家是一样,孤苦伶仃。叫声孤雁,是停一停羽翅,哀家有几句离情,烦你带一佳音到都城去,不知你肯与不肯?”那雁儿也知人言,一翅飞下云端,站立灰尘。昭君一见孤雁下来,由不得纷繁下泪,暗自悲伤,道:“飞禽尚存仁义,奴枉将贵体去伴汉君。孤雁呀,你今要上长安,有一封手札,烦你寄予汉王。”雁儿便摆尾点头,叫了几声,似有依允之意,昭君便扯下一幅白绫,咬破指头,写了一封血书,字字行行,写得清楚,上写道:
看雁翅天子伤情诗曰:
那日到了一个去处,但见黑雾迷天,遮人眼目,昭君便问王龙:“这是那里了?”王龙道:“启娘娘,这是黑水河。”昭君又问:“黑水河去番邦另有多远?”王龙道:“另有一半多路。”各位,你道王龙也未曾走过此地途径,怎这等透熟?只因他乃状元之才,无书不看,何况天下地理舆图?闲话少叙。且言昭君因见黑水河名,与奴本日和番,如同黑水普通,不由两泪交换,吟诗二首:
雁门关候杳无信,断决相思两地深。
名花移向寒冰地,何日故乡慰别愁。
昭君叹了一口气道:“御弟呀,想哀家的愁怀,岂是一诗能解?但蒙御弟一番安慰之意,哀家也作诗一首,答复御弟便了:
昭君在顿时一起旁观北番景色,但见山高林杂,门路崎岖,行了百里,并无人家,也无宿店,连路上来往行人,一个也没有,非常荒险,好不难过。那日正走之间,忽见天气已晚,王龙叮咛扎下营盘。有军士回道:“此地荒险,难保夜间无歹人,保护兵少,恐防备玉驾不严,如有失误,我等吃罪不起。”王龙道:“依你们便如何样?”军士答道:“启王爷,你看模糊山中有一带红墙,似一座古庙,离此约有一里之遥,不如赶到那庙里安息,王爷也放心些。”王龙点头称是,叮咛催马赶行。不到半晌,已到庙门。王龙叮咛靠庙扎下营盘,点起银灯,埋锅造饭。大师用毕,俱各安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