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3页/共18页]
③与六合参:与六合并立。
⑤未发:没有发明的时候。
①中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始终对峙正道。
⑤缵(zuǎn):担当。大王:即太王,本名古公亶父,王季之父。绪:奇迹。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成觉得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①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②,犹觉得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原文】
第十二章(知物)
第六章(鞠问)
【注释】
【原文】
第二十三章(诚意)
⑥中节:符合天然的事理。
⑥考文:订正通行的笔墨。
【注释】
①其次致曲:其次,指次于贤人一等,这里说的是贤人。致,推致。曲,纤细之事。
②能:达到。
①子路:孔了的弟子仲由,字子路,好勇。强:刚烈。
【译文】
⑩“《诗》曰”句:见《诗经·风雅·烝民》篇。既明白时势,又洞察是非,保满身材性命。
⑥旅酬:当代祭奠结束要停止宴会,来酬谢来宾,来宾也要顺次酬答。旅,世人。酬,给客人敬酒。
【原文】
【原文】
⑥言顾行,行顾言:话说时要想到行动,行动时要顾及说话。
第三章(正心)
第三章(正心)
【原文】
【译文】
六合之道,可一言而尽也⑤:其为物不二⑥,则其生物不测。六合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⑦,及其无穷也,日月星斗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⑧,及其广厚,载华岳而重⑨,震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多⑩,及其泛博,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11)、蛟龙(12)、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11)及:推及。士:商、西周、春秋期间,级别最低的贵族阶层。庶人:西周今后对农业出产者的称呼。
②昆弟:兄弟。
第六章(鞠问)
第二十九章(明辨)
⑤凝:凝堆积中,引申为胜利之意。
【注释】
③人道:指为政之道。敏:勤恳,或解释为敏捷。隧道:指莳植之道。
第二十四章(治国)
大哉贤人之道!洋洋乎①!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②!礼节三百,威仪三千③。待其人而后行④。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⑤。故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⑥,致泛博而尽精微,极高超而道中庸。温故而新,浑厚以崇礼⑦。
第十一章(正心)
⑧追王(wàng):给前辈们追加王号。
【注释】
③礼节三百,威仪三千:礼节,周朝所定的太仪节,又称经礼。威仪,周朝所定的小仪节,又称曲礼。三百,三千,概数,不确指,是指条数之多。
⑧吾说夏礼:说,同“悦”,喜好。夏礼,夏朝之礼法。
第七章(明道)
⑥察:明显、昭著。
②睨:音nì,斜眼旁观。
(18)不赏而民劝:不需犒赏就能令群众竭力为善。
⑤栽:种植。培:培养。覆,推败。
【注释】
【注释】
①祖:以尧舜为宗。述:继述、担当。
⑧溥(pǔ)博:充满不成量。溥,遍及,溥通“普”。博,博识。
⑤轨制创建法度。制,制定。度,法度。
②知:同“智”。知者:聪明的人。
⑤诚之不成揜如此夫:揜,音yǎn,掩蔽,袒护。恭敬诚笃的不成讳饰,意至与此。
第二十九章(明辨)
至诚之道,可之前知①,国度将兴,必有祯祥②;国度将亡,必有妖孽③;见乎蓍龟④,动乎四体⑤。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