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1页/共92页]
【译文】
孟子曰:“仲子①,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台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高低。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②踵门:至滕文公殿门。
宣王说:“的确有这么回事。”
【译文】
二十二
⑩《志》:记录当代礼法的一种书。
孟子说:“假定邹国人与楚国人兵戈,大王觉得谁胜?”
(31)有天下而不与:虽有天下,而仿佛与己无关。不与,不相干。
③疢疾:疢,音chèn,朱熹注云:“疢疾.犹灾患也。”
【译文】
曰:“但是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注释】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①死者,非正命也。”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译文】
曰:“臣弑③其君可乎?”
公曰:“诺。”
【译文】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①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②者,鹯③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成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④,毕生不得。苟不志于仁,毕生忧辱,以陷于灭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⑤。’此之谓也。”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①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如果乎从者之廋②也?”
孟子答道:“这不要紧嘛,畴前公刘也贪爱财贿,《诗·风雅·公刘》篇说:‘露天堆积着粮草,谷物堆满了仓,裹好的干粮装满了囊,国度安祥又畅旺。弓箭上弦、各种兵器肩上扛,前面的步队浩浩大荡。’是以,留在火线的人仓里有谷物,出征火线的人袋里有干粮,这才带领步队解缆。大王如果是贪爱财贿,能与百姓共共享用,对于实施王政又有甚么不成以的呢?”
孟子曰:“脍炙哉!”
①孜孜:音zīzī,勤恳,尽力不懈的模样。
【译文】
③蘖(niè):树木的新芽。
【译文】
二十五
公孙丑说:“管仲使他的君主称霸天下,晏婴使他的君主显名于诸侯。管仲、晏婴还不值得效仿吗?”
②数:技能。
孟子答道:“有。如果人们得不到如许的欢愉,就会抱怨他们的君主。当然,只是因为得不到便抱怨他们的君主,也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共同分享这类欢愉,也是不对的。君主以百姓的欢愉为本身的欢愉,百姓也以君主的欢愉为本身的欢愉;君主以百姓的忧愁为本身的忧愁,百姓也以君主的忧愁为本身的忧愁。以天下人的欢愉为欢愉,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做到如许,如许的人如果不能成为圣王,是决不会产生的。
孟子曰:“言近而指①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②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以是自任者轻。”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此可为服矣?”
宋要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碰到他,问道:先生要去那里去呢?”
孟子答道:“舜把丢弃天子之位看得跟被丢弃的褴褛鞋子一样。(如果那样的话),舜会偷偷地背着父亲逃脱,沿着海边住下来,平生也会很欢愉,欢愉得把天子之位给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