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兵临城下[第3页/共7页]
“啊!”崔昊大惊失容,惊呼出声。
“将军已有破敌之策?”慕致弘远喜。
看着那面略显陈旧的将旗,慕致远有些入迷:那旗号暗澹的红色该是用鲜血染成的吧?那人是不是也像那面旌旗一样内心早已千疮百孔?朝廷大抵已经晓得秋惊寒谋反的动静了吧,陛下又会做出如何的决定呢?是否会一如本身出使前那般地笃定秋惊寒不会谋反呢?
世人齐松了口气。
“本公子与太史谋同为一州之首,若秋某上奏朝廷与太史谋相互攻讦,临时非论是否有僭越之嫌,朝臣会如何想?御史台必定上奏言秋某包藏祸心,具有燕北不敷,还想兼并并州。太史谋又会如何做?若秋某是他,必定反告秋惊寒谋反,请朝廷出兵讨贼。太史氏运营多年,很有建立,若无真凭实据,谁敢言谋反?何况,两地之辅弼互攻讦,此风不生长,若真有,也不该从燕北始。别的,纠察百官,那是御史之责,与本公子何干?”秋惊寒淡淡地说完,拂袖而去。
“不准出战,回府!这是将军下达的军令,违令者军法措置!”张弘远声喝道。
“许大报酬官的确腐败。不过,客岁秋,府中添了一名宠妾,并州人,太史亮之表妹是也。”张远淡淡隧道。
秋惊寒抚掌而笑:“本公子原觉得子明身当世名流,号称有经世之才,两军阵前必有高论,未曾推测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庙堂之上,确有朽木为官;殿陛之间,亦不乏禽兽食禄,但是毕竟是屈指可数,子明以一言蔽之,未免冠冕堂皇。‘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的事理,老匹夫不懂,子明你学富五车也不懂麽?退而言之,倘若政通人和,马放南山,士大夫之族何来用武之地?至于陛下,少年天子,子明言之过早。子明只知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却不知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真可谓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北狄、丘兹、西戎来犯,太史谋不但不发兵讨伐,反而举兵造反,是为不忠;八十岁老母卧病在床而不侍疾,是为不孝;为一己之私图谋篡位,视千万男儿的生命如草芥,是为不仁;对凉州不宣而战,同室操戈,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何称有德之人?若如此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繁秉政,乃至社稷变成丘墟,百姓饱受涂炭之苦!子明之平生,本公子素有所知。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该当匡君辅国,兴国安邦,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过深重,六合不容!再者,公既自夸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知名之师?犯我燕北?”
“好男儿当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而还,西北男儿义不容辞!”百里瞻抱拳承诺。
“凉州屯粮可供军士用三个月,晋城守将东方佐正在阵前听令,北狄、丘兹守将别离为隗克敌、夏侯平,半月可到达凉州。”张远毕恭毕敬地应道,有条不紊。
寥寥数句,气势恢宏,慷慨伤怀,令人怅但是涕下。
“休得啰嗦,本日我为刀俎,你为鱼肉,你到底降还是不降?”太史谋喊道。
秋惊寒仰天大笑,笑得前俯后仰,好不轻易止住笑,朗声道:“老匹夫,漠河一役,敌军几近两倍于我,本公子降了没有?戋戋三十万并州军,本公子还真的没放在眼里。太史谋,身子都半截入土了,本公子如果一不谨慎就灭了并州军,你倒是好,辫子一翘,一命呜呼,一了百了,但是你那些不争气的儿孙还不得每天到本公子面前哭诉说本公子胜之不武。你看这天寒地冻的,你忍心让本身的兵将在雪地中喝西北风,本公子可不忍心。不管如何说,他们都是爹娘生的,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