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三章 一夜成名(2)[第2页/共3页]
在场外一棵苍松下头,方脸浓眉,直鼻阔口,留着三绺长髯,身穿褐色员外袍的中年人合扇抚掌一笑,“江老儿,想不到这松江府另有这等风雅的风俗。”
高悬的日头已然偏西,夕阳将圆应塔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青石空中上,下午的余热尚未散去,但傍晚的冷风已教人浑身舒爽起来。
方稚桐支颐而坐,笑着对三人道,“快想想,到时候做甚么诗好,万不成丢了先生的颜面。”
霍公子拥戴,“是啊,天气不早,停云,我们先归去罢。今次你好生归去,下次我们寻机再约了你出来玩耍。”
她——喜好这胖小子么?</P></DIV>
马上有好矫饰的,在人群里头念叨:“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分歧。不识庐山真脸孔,只缘身在此山中。”
方丈浅笑,持续道:“各位施主,今晚夜色恼人,倒叫老衲想起北宋时的大文豪东坡居士来。他曾于庐山西林寺,写过一《题西林壁》。”
督学大人代表季知府为本次诗会表示优良者颁笔墨纸砚等奖品,又格表面扬了谢停云与方稚桐。
<TR>
“不愧是东海翁张垂白叟的高足,有胸怀,更有才情,兼且写得一手好字,不错不错!”
季知府是很下了一番苦心的,奖品既要表现文人气质,又不能过于轻简,与师爷筹议再三,这才选了产自浙江湖州善琏,尖齐圆健的紫竹狼毫笔,以及产自徽州,丰肌腻理,光芒如漆的徽墨,并有多年宿墨,一濯即莹的歙州砚与宣纸做夸奖。
霍公子小扣他肩膀,“方贤弟莫混闹。方丈大师每年出的题目都不不异,便是这时做了,也一定切题。”
想起下午来时,隔着遥遥的人海,蓦地瞥见了卖酸梅汤的小娘子。
不消半晌,季大人与督学大人手边,便各放了十数张两人感觉极超卓的诗作,并不时低声会商。
四人结伴绕过正殿,来到禅寺背面的圆应塔下。
众学子纷繁拱手,“方丈客气了。”
霍公子也欣喜谢停云,“停云不必自责,其间视野开阔,可纵览全局,昂首望月,垂睫见水,真是再好不过的了。”
员外老爷一扬手中折扇,矮瘦子马上噤声,随老爷一道望着场内一众学子。有人已埋头奋笔疾书,亦有人仍在冥思苦想。
一旁的方丈也不由得捋须微微点了点头,“风景长似此,那边不为家。美意境!”
方稚桐忙与谢停云揖手道:“门生必然尽力以赴,不负大人所望。”
方丈遥遥一指放生池内的水中月,“本年的诗会,便以‘真’为题,以一炷香时候为限,请各位施主做诗一,写在纸上。”
俄顷,季大人又念:“舟过吴城驿,苍茫老景斜。古刹淹日月,生存半鱼茶。碧草眠黄犊,青山映白沙。风景长似此,那边不为家。好好好!”(注:明罗钦顺《过吴城》,略改)
季大人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
离主位近些,更能叫督学大人看得细心些啊。
“老衲欢迎各位施主光临本寺。本寺一年一度的月望诗会,不序齿龄,仅以诗会友。具务简素,还望各位施主包涵。”
季大人在一旁浅笑拈须问:“今科可筹算入闱?吾与督学大人极看好二位,为我松江学子争光啊。”
谢停云略加思考,便就着书僮早已磨好的墨,在纸上挥毫一气呵成。
自有寺中和尚前来一一收了诸人的诗作上去,交由季大人与督学大人阅评。
“雨后香林好,风吹舞荷前。苍云团十地,青树老诸天。客问放心法,僧参无字禅。若容添懒卧,今古更相怜。诗是好诗,字更是好字!想不到我松江府竟有这等人才!”(注:明陈名夏《雨后》,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