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征召文安之[第2页/共2页]
本来汗青中张慎言就是在崇祯十七年病逝的,照这个节拍看仿佛命不久矣。
如果由路振飞入阁接任首辅,兵部尚书的位置必将会空出来。眼下王铎他杀,史可法致仕,张慎言病重,能够代替兵部尚书的人几近没有。若朱慈烺强行停止内部变更,只能调礼部尚书刘宗周去兵部,可刘宗周是个果断反对生长火器的人。他曾经向崇祯进言“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本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以是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弘光帝和隆武帝都前后诏起过他,但因为当时夷陵在敌占区,交通不便,文安之都没有应召。
......
李自成当初节制湖广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后留下大将白旺驻守,而夷陵正处于荆州府辖制内。朱慈烺要想联络到文安之就必须派人穿过敌占区。
遍数朝中诸公,较得朱慈烺喜爱的是吏部尚书张慎言,礼部尚书刘宗周,兵部尚书路振飞。
从文安之有效基集结夔东十三家联明抗清来看,他不但是个史可法、刘宗周式的忠贞死节之臣,更是个极有才气的干臣。
至于厥后文安之应召永历朝廷东阁大学士,必定不会是以为永历天子比之弘光、隆武优良,而是文安之复苏的熟谙到大明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候,故而他决定放弃对永历的成见前去广西。
这和朱慈烺的计谋构思实在相去甚远。
在文安之的尽力调停下,本来与明廷不死不休的夔东十三家终究联明抗清。
现在国事艰巨,朱慈烺需求更多文安之如许的干臣!
为了抗清大业,文安之自请督师川中结合闯军余部。永历帝封文安之为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并赐尚方宝剑。
细细考量一番,朱慈烺决定征召文安之。
以是文安之毫不会有本来汗青上媚侍藩王这方面的顾虑。
文安之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后被薛国观所构罢官回籍。他在夷陵故乡一待就是十数年,直到甲申国变,神京沦陷他仍然赋闲在家。
刘宗周也的确是有风骨的。
一来刘宗周是礼部尚书,且加了东阁大学士的头衔,接任首辅名正言顺。
路过龙泉时,文安之留下了这首《龙泉晓发》,足以表达其光复天下的决计。
年青一辈的能够放到皇明军校培训,老资格的臣子倒是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