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明清文化大发展[第4页/共5页]
乾隆帝时纪昀主编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包含经史子集。经是儒家的著作;史是汗青著作;子就是诸子百家,包含僧道;集是文学作品,比如李太白集或者苏东坡集。书成以后,也没有印,在天下找了几千个羊毫字写得好的人,花了十年抄了七部。此中四部别离放在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东北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南边另有三部,别离存放在杭州、镇江和扬州。七部《四库全书》,明天现存四部半,镇江的鸦片战役给毁了,圆明园的二次鸦片战役给毁了,杭州的剩了半部。现存的四部半,三部半在大陆,一部在台湾。紫禁城文渊阁那部在台湾,那部是最好的,皇上要看当然看最好的。现在国度图书馆放的那部是从避暑山庄运来的。《四库全书》号称中国文明史上的万里长城,两亿四千万字,一小我一辈子看完是不成能的。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就抄了七部,利用代价很小。
哲学大佬们
洋人的小聪明
利玛窦来华,向万历天子敬献了《坤舆万国全图》,当时的一幅天下舆图,绘制得相称精彩,另有八音盒、自鸣钟、怀表。皇上没见过这玩意儿,连眼镜都没见过。献上这幅舆图的时候,中国人第一次晓得本来我们没在大地的正中心,四周也不是蛮夷蛮夷,而是很多文明程度不在我们之下的国度。当然,利玛窦为了拍中国天子马屁,以东经160度经线作为舆图的中间,这么一画,中国还是在中心,欧洲在左边,美洲在右边。这类绘制舆图的体例,我们相沿到明天,全天下只要中国这么画天下舆图。本国的天下舆图以零度经线为中间,美国在左边,中国在右边。
船山先生王夫之,是唯物思惟家。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天下惟气”。理学以为理是第一的,气是第二的。他以为气才是第一的,因为气是物质,以是叫唯物;还主张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董仲舒提出尊王是中国的道统,道统是不能变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稳定,道亦稳定。”现在王夫之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没有甚么东西是稳定的。沧海都能变桑田,如果都稳定,哪来这些朝代更替?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用生长的观点看汗青。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相符合的。
心学创建者是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王守仁)把它生长到了极致。吾心即宇宙,吾心以外别无他物,统统不过求。意义是,我内心想有就甚么都有了,人间万物就是在我内心的一个印象罢了。蒋介石是最推许王阳明的,到台北旅游,一个必去的景点叫“阳明山丛林公园”,阳明山本来叫草山,蒋介石到那儿后把它改名为阳明山,因为他推许王守仁。日本近代水兵名将东乡平八郎,日俄战役中大败俄国水兵的那位,也是王阳明的超等粉丝,曾经刻过一方“平生昂首拜阳明”的印章。但理学和心学当时的近况对中国事倒霉的,特别是停滞商品经济的生长。
除了理学和心学,明清时也有了初期的民主发蒙思惟。这里先提到的是李贽先生。他指责儒家典范,否定孔子。实在孔子是最不利的,死了几千年永久不得安宁,有点儿甚么事就把他拽出来,要不然就烧香,要不然就上板儿砖。后代的这些思惟都跟孔子有关吗?天人感到,孔子讲过这玩意儿吗?孔子最烦这个,“子不语怪力乱神”。莫非是孔子主张妇女裹小脚吗?不成能,孔子都没见过这个。没体例,谁让儒家都打他的灯号呢,以是就得否他。这一否惹事了,当时你否孔子还了得?孔子是中国的基督啊,你骂万世师表,你骂神,还能留你吗?前人常常这么讲: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要不是天降孔夫子,几千年来我们黑糊糊地摸去吧。李贽说,本来当代的人都得提着灯笼走路,因为没有孔子。那现在人不也提着灯笼走路嘛,有了孔子,不还是万古长如夜吗?近似这类话,成了李贽被关进监狱的起因,在狱中,他用剃刀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