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集市偶遇[第1页/共2页]
那青年听了,忙把已经装车了的小碗小碟取了几只给赵四娘看。
想到现在资金不成题目,财大气粗的赵四娘临时起意,又一口气订做了两个粉皮模型,这才出了铁匠铺。
路过铁匠铺的时候,赵四娘让她爹停下来,父女俩简朴商讨后,又去订做了几个模型。
“上回你说这些小碗小碟要卖一文钱三只,我买很多,能不能算便宜点儿?”赵四娘问道。
“不费事!不费事!你家如果不急着用的话,明天一大早我把这些碗碟、坛子和瓦缸一起给你家送畴昔,免得你费事儿!上回见你们父女俩购置了那么多家伙事儿,今儿车上堆了这么多食材:又是猪肉,又是母鸡,另有那么多粮食,想必你们家是开吃食铺子的吧?只要你们家今后想要添置坛坛罐罐的时候,想到咱家就行了。咱家就在四周的高店村,专门出售各种陶瓷,你到村庄里一问‘村西老槐树下的李家’就晓得了。”那青年笑道。
其合用来做番薯面条的模型就是一个带着筛眼的漏勺,做出来的面条是粗是细,完整取决于筛眼的大小。
“卖的!卖的!只是那玩意儿太占处所,今儿就带了两个过来,不巧早上被人买走了。小女人我看你常来这集市,想必家就在这四周吧?要不明儿我把瓦缸直接给你送畴昔,免得你费事?”那青年殷切地说道。
前两天银钱不凑手,就只订做了一个筛眼较小的漏勺,只能用来做细粉丝。现在发了一笔大财,赵四娘决定再订制做粗粉丝和粉条的模型,用以增加番薯面条的种类。
落空顶梁柱的李家超出越艰巨,幸亏客岁招了王和泉做上门半子,有了王和泉的帮衬,李家的日子才稍稍好过了些。
明天赵永忠是因为不想让小闺女发明赵永年,才支撑她绕远路去南大街买糖。实在杂货铺东街也有,就在肉铺的斜劈面。虽说内里的东西必定不如南大街的大杂货铺齐备,可像糖这类东西的话,应当是有卖的。
在肉铺里买完东西,赵永忠推着小车,筹算顺道去前面不远处的粮铺买粮,却被赵四娘拉住了。
诚恳的赵永忠听了信觉得真,便顺服小闺女的意义,调转车头向南大街行去。
那摊主是个二十岁摆布的青年,昂首一看,认出赵四娘就是阿谁一下子买了八十文钱碗碟的大主顾,忙放动手中的活计,笑着问道:“小女人,又来买碗啦?”
“叔叔,你慢点儿收,让我细心看看!”赵四娘忙道。
赵永忠指了指近在天涯的小杂货铺,问道:“就去这家不可吗?”
“这……我不是住在镇上的,我家离这儿可不近呐!并且我就筹算买两个瓦缸,哪美意义让你给我送畴昔呀!”固然很心动,赵四娘想了想还是回绝了。
赵四娘警戒地环顾四周,见这条东街固然远不如南北二街繁华,可也是人来人往的。因而她转了转眸子,随便找了个借口道:“明天不是没买成糖吗?我们现在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粮,趁便在那儿的杂货铺买点儿糖呗!”
赵永忠奇道:“咱去粮铺不就是买白面和黄豆吗?虽说这家粮铺小了点儿,可这两样东西必定不缺的呀?又何必绕远路去南大街呢?”
“爹,我们还是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吧!”赵四娘发起道。
“和上回一样,各买八十只。不过这回除了买碗碟外,我还筹算买些坛子和瓦缸。上回你送我的阿谁坛子就不错,我筹算买上十个。咦?前次明显瞥见有瓦缸卖的,现在不卖了吗?”赵四娘皱了皱眉,本来想在这儿把坛坛罐罐一次性搞定的呢,现在这儿没货,难不成还要再去找一家?赚了大钱,现在腰杆儿很硬的赵四娘感觉有点儿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