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玉蟾楼密议掏墙法 夫人庙乞讨护身符[第3页/共8页]
“是呀,”褚墨伦大声拥戴一句,“冯保是一只母大虫,吼一声地动山摇。”
“请大人叮咛。”
“如何啦?”
“教员父,听你一席高见,仿佛我们是一根绳儿上拴的三只蚂蚱。”
“但此喜是回马禄,喜中有忧。”
“她是记不清。”妙尼说,“她五岁时在街上走失被人拐卖,进了青楼,十三岁就被迫接客。”
“好,你多盯着些个。”
“尧有八眉,夔唯一足,人之休咎,皆在身上表现,安能坦白。”妙尼发了一通感慨,又对冯保说,“你有将相的权势,却无将相的名分,本年夏季大寒之前,你得好好过,千万不要犯煞。”
“明天过中秋节,你们畅畅快快喝一顿酒。从明天起,你们大家都有要事去做。”
“咱派部下人前去办理去了,教员父放心,误不了事的。”徐爵说着,又问王篆,“王老爷,妙尼师父露了一手儿吧。”
秋菱眼圈儿一红,低头不语,妙尼叹口气,又道:“秋菱,你故乡可在德州?”
“好嘞,”店家吱了一声,扳起指头字正腔圆地报起了菜单,“燕窝鸡丝汤、海参烩蹄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沙鱼皮鸡汁羹、血粉汤。咱是按上菜的挨次报的。”
“我们东厂暗线捡耳朵,零零散星听了几句,张四维说老爷你是一堵墙,墙基安定,想推是推不倒的,只能用掏墙法。”
妙尼这一驳,徐爵顿时想起她也是妓女出身,顿时悔怨讲错,忙讳饰说道:
妙尼浅浅一笑,答道:“老成分开都城四十年,现在再返来,发觉这尘凡之地更加民风浇薄了。”
“尝尝吧。”妙尼说着把四位客人睃视一遍,又选中徐爵说,“还是有劳你,到前院找个女孩儿,让她从后廊走一遍。”
就在张四维与其弟子在玉蟾楼上宴集之时,另有一拨人也前后乘小轿来到东四牌坊南边的北里胡同。他们是冯保、梁梦龙和王篆。这个梁梦龙是万历开朝以来的第四任户部尚书,不但与张居正有同年之谊,且与冯保友情很深。王篆在漕运总督任上干了六年后,于万历七年从扬州回到北京,升任为都察院右都御史。都察院的一把手为左都御史,右都御史为副,但两个都御史的职级一样,都是正二品。张居正任次辅的时候,这个王篆就是他夹袋中人物。因为张居正的干系,王篆与冯保也相处得不错,特别是张居正身后,王篆为了寻求新的背景,与冯保靠得更近了。如许三个显赫人物之以是挑选在中秋节的夜晚来到北里胡同,为的是寻访一名异人。
“干啥?”
秋菱点点头,掩面抽泣起来。妙尼叹了一口气说:“这小妮儿不肯当风尘女子,千方百计躲着不肯接客,故昨儿早晨被鸨母揪打。老身看她今后另有一段繁华,你们几位施主谁肯做功德替她赎身,必然功德无量。”
“师父所言极是,咱家老爷传闻师父通过辨音辨影,能察天灾福,百无一失,想见地见地。”
冯保顿时心境烦乱,皱起眉头想了一会儿,有些心悸地说:“看来,昨儿个皇上在云台伶仃召见张四维,必然给他讲了一点儿甚么。”
“小的看得非常逼真,毫不会错。”
“咱呢?”梁梦龙按捺不住,插话问道。
“阿谁叫杨二牛的店伴计,老爷记得吗?”
众弟子一听,都心知有异,却也不敢诘问。只见李植已是一溜烟地跑下了楼。
冯保把话题儿扯返来,对妙尼说:“师父方才说京师民风浇薄,老夫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