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细说经筵宫府异趣 传谕旧闻首辅欷歔[第5页/共7页]
“是啊,前人言盗亦有道,何况商贾。”
“真是没有。前几日,李太后想制几件换季的秋裳,咱叮咛从制衣局调了十几种面料,又从七彩霞选了几种。成果,制衣局呈上的面料,李太后只看中了一种,倒是七彩霞的面料,奉上的五种她看中了四种。你看看,这个郝一标是不是会办事?”
“万岁爷出经筵,摊到主子名下的差事,就是朝乐。第一次大经筵,得用大乐。须得乐工四十八人。合作是引乐二人、箫四人、笙四人、琵琶六人、箜篌四人、杖鼓二十四人、大鼓二人、板二人。这四十八名乐工的穿戴,都是戴曲脚幞头,穿红罗生色画花大袖衫,系涂金束带,脚上是红罗拥顶红结实皂皮靴。乐工的练习,前几日就已开端,只是有些乐器得添置,另有那四十八套行头,也得趁早儿备下。”
这话明是体贴,暗含威胁。张居正不接这个话茬,只是说道:“仆正想写帖出来哀告晋见皇上。”
“没你们的事儿了,去吧。”
张居正只感觉心火一蹿一蹿地难以停止,但他到底还是忍住了,只安静地问:
“一套制下来呢?”
“内廷在江南有好几个织造局,莫非还没有他郝一标的货品齐备?”
王公公支吾着,拿眼觑着冯保。冯保嘿嘿一笑,调侃地说:“老朽传闻都城里头一些有钱人物,用的夜壶都是金制的,万岁爷钟鸣鼎食帝王家,用只金踏凳也只是平常事。”
“张先生的忠心,老奴归去就奏明太后与皇上,”冯保说到这里,待张居正情感稍稍稳定,他又问道,“经筵的事,咱如何答复太后?”
“好哇,啥建议。”
张居帮手抚额头,内心头谋算着这笔开消。他原意是想压服皇上,今秋的经筵不搞场面,节俭处置,为天下官民建立个廉洁简朴的圣君形象。但现在看来,明显还不是说这话的时候。那两道绕过内阁的谕旨,始终是贰心中的两道暗影,这一疙瘩不解开,他做任何事都只能取个守势。他这么思虑着,冯保又在一旁说话了:
自永乐天子以来,历代皇上的经筵,每年停止春秋两次,春仲春至四月,秋八月至十月。每月大讲三次,逢二进讲,称为大经筵;每天另有日讲,称为小经筵,已成定制。大经筵最为昌大,每次进讲官两名,一讲四书,一讲经章。讲本都得提早写好,由内阁核阅后再转付中书缮录正副各二本,先一日送进司礼监呈至御前。经筵循例都在文华殿停止,皇上出经筵的头天早晨,文华殿内宝座空中之南,摆布各设金鹤香炉一只,左香炉之东稍南,设御案讲案各一,皆西向。案上各置所讲之书稿,压以金尺一副。经筵之日,除近侍内官及当日讲官外,一应勋臣及内阁学士、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鸿胪卿、锦衣批示使以及四品以上写讲本官都要陪侍插手,都要穿绣金绯袍,这是一等的。二等者是展书翰林、侍仪御史、给事中、序班鸣赞等官,都穿元青绣服。卯时三刻,皇上从乾清宫起驾,一起鸣鞭,由二十名大汉将军导驾至左顺门。皇上于此改换朝服,然后再入文华门进文华殿。这一起上,都有先期到来的插手经筵的官员跪迎。皇上入殿之前,先有四十名金瓜卫士出来,负东西墙而立。皇上升座后,众官员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引领下顺次入殿序班施礼,然后各就各位。这时候鸣赞官唱“进讲官出列——”,进讲官站出来,鸣赞官又唱“展书官出列——”,展书官出至地平,膝行至御案前,展四书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