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斩王纪》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章 下山(下)[第1页/共5页]

“现在感觉如何,可有好些了?”张竹兼轻声问道。

李玉宸似有所悟,突然闭眼,脑中不竭反复刚才所见之奇景,胸口一股暖流涌出,趟过满身经脉穴窍,这一刻神清气爽,双眼虽闭,却可察看入微至三丈开外,耳边风起,轻柔拂过,仿佛伸手便可抓住,浑身仿佛有使不尽的力量。

与其他品阶有所分歧,遵循当下儒释道三教,一品武境又大略再分为三境,维摩、太素、天象,此中维摩对应释家佛门,维摩二字取自佛门圣典《维摩诘所说经》,“无言无说,心中菩萨行,通达佛道”可谓之为维摩。而一品三境中的太素则是对应道家,道家先贤以为,太素乃为质之始,太初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修为到此境地的道家妙手无一不是窥得大道,返璞归真。而至于一品三境中的天象,对应的倒是儒家,曾经有人们一度以为儒家都是只会点头晃脑读圣贤书,手无缚鸡之力的谦谦君子,文弱墨客,实在不尽然,儒家以内也分文派和武派,先皇在位期间,东越与梁国缔盟攻打大殷,大殷东境烽火满盈军情垂危,当时曾有两位匡庐山白鹿洞书院的儒生一起下山赴东境,一个儒巾儒裘,孤身入东越,面见越王,硬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崩溃了东越与梁国的缔盟;另一个则是烈马劲弓,披甲持剑投身边疆,运筹帷幄杀敌建功,大儒将是也,二人被先皇赞为儒家双剑,一为唇枪舌剑,不见血光便可退两国之兵,二为杀生之剑,来往于敌军丛中杀天生仁,救边疆万民于水火。

半柱香的工夫畴昔了,从李玉宸进了这竹屋,张竹兼便埋头专注于炉中丹药,没有号召他的小师弟,仿佛早已忘了李玉宸还在一旁候着。

地瑶池的妙手又常被人们称作6地神仙,故而这地瑶池又可叫作6地神瑶池,6地神瑶池的妙手环球罕见,稳居武评第一半个甲子的蜀山掌教李西月是一个,散掉一身玉皇楼之前的老真人张筠一也在此中,云林禅寺的大总持寺云**师亦是,武评榜上紧追剑仙李西月的第二妙手,天山天刀门的刀圣门主付一刀也在十五年前以武证得大道臻至6地神瑶池......

出来以后李玉宸瞧张竹兼正在调制丹药,晓得调制丹药需心无旁骛,分不得心,便没有出声打搅,忍着胸口难受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一刻,风骤停,竹骤静,六合间只要那一人一剑。

听到此处,年青羽士李玉宸心头蓦地一颤,就要张口说话,张竹兼当然晓得他现在想要说些甚么,摆了摆手,表示李玉宸且听他把话说完。

当日,老真人张筠一以一身气机牵引山岳云海,凝之为楼,压在李玉宸身上,以楼传楼,以香炉峰上那株天下奇物莲座叶龙胆为“药引”,将整整修行了一个甲子才得以修成的一身玉皇楼尽数传给了李玉宸。

从远处看去仿佛竹林气象平和,实则片片竹叶早已被细若丝的剑气划破,无独占偶,每一片竹叶上都新添了十道极纤细的口儿,却又不伤及竹叶性命,用不了多久这些藐小口儿便可主动愈合,留下如泪痕般的纹理,这才是泪竹真正构成的启事。

只见竹林三百株青竹齐齐向东低哈腰,东面摩崖石刻之下有一尊高九丈九的真武大帝石像,迎着金色阳光,拄剑而立,熠熠生辉如神祗。青竹拜真武!

李玉宸只晓得这是徒弟从峨眉金顶移植过来的,非常正视,不然当年徒弟也不会提早出关,但至于详细是何东西,有何来头,李玉宸倒是半点不知,“莲座叶龙胆”这名字此次也是头一次传闻。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