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战舰狂潮》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俾斯麦级战列舰[第1页/共2页]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超出了英国皇家水兵旗舰,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成为当时天下上吨位最高战舰。同级两艘:俾斯麦号(Bismarck)、提尔皮茨号(Tirpitz)。

动力:12台高压锅炉,3台蒸汽轮机,设想最大功率138000马力,实际稳定最大功率150170马力,实际极速最大功率163026马力。

俾斯麦号以普鲁士王国辅弼和德意志帝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定名,人称“铁血宰相“。

舰员:1927人。全部舰员编入12个分队,每个分队180-220人。

俾斯麦级战列舰。在纳粹德国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以后,1935年与英国签订《英德水兵和谈》。不久,德国水兵开端筹办制作俾斯麦级战列舰。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定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水兵条约具名国为由决然回绝。完工日期:俾斯麦号1936.7.1/提尔皮茨号1936.10.30;退役日期:俾斯麦号1940.8.24/提尔皮茨号1941.2.25。俾斯麦级舰体受穿越基尔运河水深限定,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1,上层修建比较松散,进步了舰体的稳定性。因为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天下大战败北今后初次制作纯粹的战列舰,为了降落风险,包管研制进度,尽量采取现成的技术,决定采取双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技术由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上的舰炮而来),主炮塔采取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各安插两座(搭载8门主炮)。其主炮实际射速很高,达到同期战列舰的最高程度,主炮穿甲弹采取“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兵间隔具有很好的能力,但远间隔着靶存速机能呼应降落。其装甲防护与当时风行的被称为“重点防护”装甲防护设想有所分歧,相沿“IncrementalArmorScheme”的设想形式(称为“全面防护”),具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标准,其主装甲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别的,该舰在实现大防护标准的同时,依靠大防护标准供应的空间赔偿,主程度装甲安排在第三船面,让其与主舷侧装甲一同堆叠于弹道上,使舰体关键部位的防护也获得了强化,超出同期制作的战列舰。

武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按英国标准是48倍口径)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径副炮;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座四联装、12座单管20毫米高炮(提尔皮茨号为18座四联装、6座单管20毫米高炮)。

第一次天下大战后,败北的德国一向想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定。早在1932年,德国水兵就开端对制作3.5万吨的战列舰停止了实际性研讨,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停止了可行性论证。

提尔皮茨号以德意志帝国水兵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年-1930年)定名,人称“德国水兵之父“。

俾斯麦号战列舰1940年8月24日正式退役,同年9月15日,驶离汉堡前去基尔湾停止初次试航,然后返回布隆-富斯造船厂完成最后装配。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伴随下,驶特别丁尼亚港,初次返航,前去大西洋粉碎英国海运航路。但是,它的诡计被英国发明,并遭到了英国皇家水兵的舰只的围追堵截。英国水兵调遣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PrinceofWales)反对。战役中,俾斯麦号击沉胡德号,反击伤了威尔士亲王号,本身也中弹负伤导致航速降落、燃油流失。英国随后倾力调遣皇家水兵舰只前来围击。5月27日,俾斯麦号被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舰载鱼雷机(剑鱼)打碎船舵,没法操舵。次日赶到的英国舰队群起围攻,该舰的上层布局几近全被摧毁,但船体仍大抵无缺,英国巡洋舰向俾斯麦号发射了鱼雷,在完整丧失战役力的环境下,为制止该舰遭英军掳获,舰长最后命令其自沉于距法国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

11:40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