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初至赵国[第1页/共3页]
蒙仲与诸小火伴感觉很别致,不但各自都买了一条,并且蒙虎还给少宗主蒙鹜带了一条。
在获得了李史的答应后,蒙仲便带着蒙虎、蒙遂以及武婴、向缭、华虎、穆武等一干庄子居的小火伴们,一起来到街道上,明白赵国都城邯郸的繁华。
“田不禋?”
蒙仲不解地听着那名赵驿长的解释,在经过后者的解释后,他这才得知,本来“主父”指的便是赵王雍;而“赵君”,便是赵雍册立的新君赵何。
但在两年后,趁着齐国攻伐燕国之际,赵敬侯又结合魏韩两国讨伐齐国,一年后又败兵攻伐魏国与卫国,再过一年,再打齐国,一步步安定了当时赵国的新都「邯郸」的职位。
『这位赵国君主,看来野心极大啊……』
别说蒙仲、蒙虎、蒙遂这些小辈,就连蒙氏一族的少宗主蒙鹜,亦不由感到有些严峻——仿佛是来到了世外之地。
期间李史对这位赵驿长说道:“请尊驾代为上禀,鄙人李史,奉我宋国君主之命,请见赵王。”
幸亏一行人举着宋国的旗号,且又有护送的赵卒为他们开道,一行人这才顺利地来到了城内的驿馆。
魏国与宋国目前还是敌对状况,是故,宋国使者李史便带着蒙仲等人走穿越卫国的这条路,即「景亳--曹县--定陶--菏泽--濮阳--阳晋」这条线路。
“莫非这里居住着上万户人么?”
究竟上,这叫「绔」,也称作「胫衣」,是赵雍在实施“胡服骑射”鼎新后,从胡人那边引入的衣服。
是以,在到达邯郸后,蒙仲第一时候就想去拜访那位田不禋,毕竟此人在赵国呆了数年,若他蒙氏一族想在赵国安身落户,少不了需求此人的帮忙。
“请尊使在驿馆内稍歇,鄙人当即通禀此事。”
他口中的公子章,即赵雍的宗子「赵章」,当今的赵君赵何,乃是赵雍的次子。
不得不说,邯郸的确繁华而热烈,街道、房屋错落有致,各种店铺一应俱全,宋国有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而宋国没有的东西,在这里亦能找到。
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蒙仲曾经想劝说宋王偃的原话,但因为当时宋王偃早已自称为王,因而他便省下了“缓称王”这一句,没想到,国力远比宋国强大的赵国,其君主赵雍却能忍住“称王”的欲望,以一副谦逊的态度面对诸国,由此可见,这位赵王恐怕是有着极大的野望。
李史不失礼数地说道。
在得知了邯郸的范围后,蒙虎吃惊地叫道。
蒙仲当然明白蒙鹜是甚么意义,在换了一身衣服后,便朝着蒙鹜所指的屋子而去。
约莫是在蒲月份,蒙仲等人护送着士大夫李史来到了卫国的「阳晋(邑)」,阳晋属卫国的邑城,但又与赵、魏两国交界——往西是魏国,往东北方向则就是赵国的领地。
从宋国前去赵国,就势需求颠末魏国或者卫国,从景亳解缆也是一样。
在这位赵驿长告别前,蒙仲曾扣问他道:“驿长,叨教邯郸城内可有一名叫做「田不禋(yīn)」的宋人?”
期间,蒙虎笑着将一条胫衣送给蒙鹜,让后者亦非常迷惑,直到蒙虎解释了此物的用处,蒙鹜这才恍然大悟。
驿馆的驿长,是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者,传闻也以赵为姓氏,这位赵驿长出面欢迎了李史,将他与蒙仲等卫士都安设在驿馆内。
不难猜想,当年赵敬侯将赵国的都城迁到邯郸时,贰心中是有称霸中原的大志壮志的,只可惜这份大志壮志终究被中山国所阻——中山国这个嵌入赵国版图的国度,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停滞历代赵国君主实现霸业的拦路石,也难怪历代赵国君主都将中山视为必须撤除的工具,哪怕是当今的赵国君主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