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曾国藩年谱[第1页/共4页]

1860年(咸丰十年)50岁5月,编录《经史百家杂钞》26卷,“取精用宏”,“尽抡四部精要”。6月,左宗棠来营,留住两旬,参议东南大局;受命以兵部尚书衔代理两江总督。7月,委授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0月18日与胡林翼、李续宾商筹北援之策。上疏要求带兵北上扫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愤”。12月,祁门大营两度被困,承平军距大营仅20里,“伤害万状”。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承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采办洋炮,筹建海军。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岁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宦海“颓废因循”、官吏“畏葸”“柔靡”。“本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吏部左侍郎。

3月1日,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3月12日,午后漫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去世。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棺木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今望城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1856年(咸丰六年)46岁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哄(天京事情)后,承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5月,庶吉人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验。7月,抱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医治、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老友。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切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曾国藩按照捻军行迹不定、活行动战的特性,采取了“重点防务、坚壁清野和画河圈围”的对策,但终究全数失利。厥后,他在周口西至漯河建立起“沙河百里防地”,诡计借此通途毁灭捻军。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岁努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夙起、主敬、静坐、读书不2、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人。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海军围攻天京。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短长:“岛人借助剿为牟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践踏中国之地盘”。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东树、戴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12月,其弟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