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流言[第2页/共3页]
蕙罗与郑滢对话后两日,太后命六尚传下旨意:若再传故越王非元符皇后所生的流言,必严加惩戒。是以流言垂垂停歇,从太后到平常宫人都无人再提。而郑滢对刘清菁态度大为窜改,常主动至元符宫存候,与刘清菁闲话家常。
(待续)
太后一时无语。刘清菁转视孟冲真嘲笑,再对太后道:“妾曾于绍圣年间,见元祐皇后因所用尼姑画符等事被先帝差官制勘,御史录验,备载案牍,是以迁徙道宫,众所共知,能怨何人?现在或有新进之人不究事理,不满妾遭受先帝,欲报前朝之怨,传出这等谎言,以泄私愤。妾自是明净,但众口铄金,也不得不惧。以是祈求皇太后特降睿旨,检取元祐皇后当年公案,再付有司勘查。若妾稍有干与案情,令元祐皇后蒙冤,妾不敢再居后位。伏望皇太后怜悯先帝至孝至仁,照鉴妾之负冤无告,彻查此事,将成果明示中外。”
郑滢沉默斯须,取出一卷文书抛到蕙罗面前:“这是元符皇后昨日拟的?”
蕙罗道:“实在她是个爱憎清楚的人,对她坏,她会更加对你坏,对她好,她也会更加对你好。对我如此,对娘子想必也如此。”
太后仍不表态,刘清菁昂首再拜,重申要求付有司勘查,又微转朝赵佶方向,神态倔强,目光果断,道:“未做之事,妾决不容人诬告。太后圣慈,官家圣明,必能公道讯断。若经彻查,太后官家还认定妾有罪,妾愿承担统统结果。”
郑滢凝眉深思,蓄得纤长斑斓的指甲无认识地轻叩案几,很久才又问蕙罗道:“香炉之过后,官家与元符皇后另有什物来往么?”
元祐皇后复位以后,太后向元祐、元符两位皇后宣布了之前与宰执议妥的礼节规定,要求二人见面元符先拜,元祐答拜。刘清菁一听即面露愠色,赵佶从旁圆场道:“都是自家人,也不须行大礼,相互道万福便可。”刘清菁方才让步,今后见面先对孟冲真一福见礼,但也仅限于此,其他坐次、宫室、仪仗等涓滴不让,毫不答应孟冲真超出她,连是否从灵驾一事都几次找太后实际,要求换她去或与冲真同去。太后烦恼不已,闲经常与郑滢及冲真抱怨。
蕙罗下认识地摆首。刘清菁嘲笑:“你也在保护她?对了,你是服从于郑滢的,你也信赖我杀母取子?”
瞥见蕙罗出去,刘清菁一把抓住她:“对了,另有尚服局……梅玉儿也在漫衍这谎言罢?”
赵佶看看沉吟中的太后,旋即对刘清菁浅笑:“流言罢了,嫂嫂何必如此介怀。太后早有明断,若真狐疑,嫂嫂岂能还在这里。”
再见到刘清菁的时候,她明显已经传闻传言了,正在怒问阁中人:“这大话是从那里传来的?元祐宫,还是郑娘子阁?”
蕙罗扶刘清菁回到元符宫。刘清菁坍塌般倒在床上,眼角滚落出一滴泪,但被她敏捷拭去,刚才那一瞬消逝的朝气又重现于眸心,她盯着蕙罗道:“随她们如何构陷,我不会低头,不会容忍。谁想过招,我作陪到底,决不言败。”
郑滢一哂:“她还真正视你。”
蕙罗道:“如此大事,我身为奴婢,岂敢妄自置喙?但昨日官家曾表态说,太后早有明断,并非真狐疑。官家圣明,判定必不会有误,以是我不会轻信传言。”
郑滢面上风平浪静,看不出甚么情感:“你倒是一向都服从于君王。”
蕙罗道:“她狐疑我也听信传言,以是拉我去听她的辩白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