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画论[第2页/共3页]
赵令穰含笑对赵佶道:“沈浑家这是赞官家画作气韵清贵。”
赵佶道:“这都繁华了,那院体之类又该如何说?”
蕙罗承诺,接过图卷后即辞职,往元符宫去。
赵令穰也是书画名家,端雅和厚,观之可亲。
蕙罗道:“上好的沉香用明火焚,其烟袅袅而上,如丝如绢,固结不易散。若以手指牵引写字,那烟缕构成的笔划,大抵就是官家草书的模样。”
蕙罗遂往水榭,向赵佶施礼以后,赵佶向蕙罗先容身边二人,一名是教他作画的徒弟吴元瑜,一名蕙罗倒是在客岁除夕宴集时见过,太祖五世孙赵令穰。
大宋宫城秘阁中藏有大量历代及古人书画,每年夏季都会取出曝晒以防潮,称为暴书。
“你们这都是套话。”赵佶又把扇面递到蕙罗跟前,含笑鼓励,“你再评评这字。”
赵令穰笑对赵佶道:“可惜我本日上呈之作无花竹翎毛,不然也想请沈浑家见教。”
然后又向二人解释:“她算是半个洛阳人,以是让她来看看。”
赵佶摆首道:“这妮子是说我构图笔触落入了繁华闲人的俗套。”
言罢命人展开赵令穰山川图卷数幅,让蕙罗赏识。
赵佶道:“一定花竹翎毛,山川也是一样。”
端五以后第一个旬假日,蕙罗无太多事件,午后持了一柄素面纨扇安步于瑶津池畔赏荷花,忽有一名内侍过来,跟她说:“官家在水榭品赏书画,也请沈浑家畴昔一观。”
吴元瑜忙请她恕其冲犯,又道:“如此,便是在官家身边耳濡目染的了。”
蕙罗赧然不知如何作答才好,赵佶倒是扬声对她笑道:“本日你说得好,让我在两位先生面前也长了几分面子,且赏你点甚么罢。”
蕙罗呈上赵佶图卷,刘清菁展开看,见此画落款为“奇峰散绮”,画中晴峦叠秀,明霞纾彩,有祥光瑞气,浮动于缥缈空明之间,如蓬瀛瑶池。烟霭山色,气韵充分,倒不失为一幅佳作。
蕙罗摆首说不知。赵佶笑道:“这是京洛间气象,他才朝谒皇陵返来。”
这几字写得超脱流丽,轻巧夸姣,蕙罗亦悄悄赞叹,想了想,对赵佶道:“官家这字是焚着香练出来的罢?”
赵佶朗然笑:“我还不如你呢,从小到大,连朝陵太后都不让我去。”
半晌后内侍取黄筌画作过来,展开请世人抚玩。赵佶让蕙罗批评:“你再看看,他的大雁是养在那里的。”
赵令穰随之接详确看,谛视那扇面词句沉吟不语,赵佶问他定见,方才淡淡一笑:“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旋即又命人展开此中三卷,但要他们挡住款识题字之类,对蕙罗道:“这三幅主题都是水汀芦雁,别离是崔白先生、吴先生和我画的,你能猜出哪幅出自谁笔下么?”
刘清菁蹙眉:“我说裁了,没闻声么?还磨蹭甚么?”
内臣再不敢多言,清脆承诺,捧着画拿下去裁了。
“官家谬赞,臣如何敢当……”赵令穰对赵佶作揖道,“此言还赠官家,倒是妥当。”
蕙罗道:“崔先生的画气象萧疏,大雁像是野生的;官家的画纤巧精美,那大雁也非常姣美,翎毛似一根根梳过,像是养在瑶津池畔的;吴先生的则介于二者之间,大雁能够是吴王府的罢,以是我如许猜。”
蕙罗答复:“未曾学过,只是每年秘府暴书时都会去看看。”
赵令穰与吴元瑜皆拍案叫绝,赵佶怡然解颐,非常得意。
蕙罗侧首一望,见赵佶公然在芙蕖汀岸那端的水榭中,正负手而立,笑吟吟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