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后人留在青海[第2页/共3页]
带着各种假定,6月16日,记者采访了年烜、年煜、年靖海、年福海四位年家人,请他们为我们追根溯源。
■“门源永安城”“年大将军的两位如夫人葬在了青海”“西宁年家是年羹尧的后嗣”,好久以来,青海人都有如许的说法。
处所史学者说年羹尧
青海处所史学者李逢春先生以为,为了开辟和扶植这一方宝地,西宁人是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的,汗青上数次移民就是一个例证。以是,青海汉族来自南京等一些说法在官方传播已久。那么,西宁年家是年羹尧后嗣吗?
年煜说,从《西宁府续志》中能够看出,我们年姓人家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800年),就定居西宁城内宏觉寺街,固然家道贫寒,但不泄气,自强自主,以孝悌忠信仁义品德的传统古训教诲后代,耕读传家读书明理。在我的影象中,我们家老宅门前有两棵大榆树,并且还很大,看模样年代非常长远了。以是,先祖常常以“双榆仆人”或“双榆草堂”自居。当时候,祖屋中藏有一红绸中堂,用金粉写就先祖阵亡过程,每逢年节吊挂于上屋,让儿孙朗读瞻仰。
按照这一史料我们能够必定,年羹尧曾经到过青海。那么,我们假定一下,年大将军在分开青海时,出于对这片地盘的眷恋,是不是留下了本家属的一些人;或者他出过后,家属遭到连累,有人千里迢迢来到青海,在这里糊口了下来;另有一种能够是本地的一些人家,敬慕年将军的威名,改姓为年;或者说是从外埠一些年姓人家迁徙来到高原,他们与年羹尧没有任何家属干系。
年靖海奉告记者,听祖上说,年家的坟茔迁过几次。年家的老坟原在西宁南滩,因为大水众多,先祖年光汉和族人一起将坟茔迁到了西宁东郊曹家寨。过后深感家业畅旺,但无体系谱牒记录,先祖创业之艰苦有忘记之虞,愧对先祖,便颠末量年尽力后修成了《年氏家谱》。谱籍本来存放在宏觉寺街祖屋宗龛内,逢婚丧嫁娶生儿育女时,及时在家谱上填写,我们小时候曾经瞥见过。1987年,年家的坟茔又从南滩迁到了大堡子。在迁坟的过程中,我看到范围非常大,另有很多陪葬品,耳环等金饰很多,衣物固然已经腐臭了,但有些处所还是能看超卓彩素净、做工精彩。
■在大清王朝,威名举国皆知的“年大将军”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族中任官者一概被撤职,远亲子孙被发配遣边放逐。曾经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落此了局,令人扼腕感喟。
已经是80岁高龄的年烜说,关于我族溯源很难找到笔墨史料,传说有二。一是说我先祖在清嘉庆年间由安徽巢湖移居到西宁,与西宁另一年家不是本家,是武功世家。二是说,我族系清朝年羹尧将军后嗣。先祖年光汉曾说“西宁年氏一族是大将军年羹尧遗留在兰州的季子年寿一支的后嗣。”长兄年炳在遗稿中写道:“我西宁年氏,相传为清康熙抚弘远将军年羹尧后嗣,随军留在湟滨之裔。厥后遭受雍王朝变故,子孙蒙难,遂隐姓埋名,藏身四方,至嘉庆朝,规复原姓,始乃定居西宁。故我等之前所见家谱牒庚,最早为嘉庆朝先世,以上朝代埋没焉。”但是,因为年代长远,家属的谱系在阿谁年代被烧毁了,寻本溯源很难有定论,现在非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