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后记:为什么是罗马[第2页/共2页]
为甚么会犯公愤呢?
这就是罗马的进献。
一样,中汉文明虽未间断,却在衰减,并逐步失归天界性。相反,罗马文明却浴火重生,在文艺答复以后成为西方当代文明的泉源之一。这内里莫非没有奥妙?
两汉,是帝国轨制的榜样。
更首要的是,罗马的共和精力和法治看法,恰好是当代文明最需求的。究竟上,只要对峙共和,对峙法治,则不管群众民主,抑或君主立宪,都是当代文明。
留下的遗产一样丰富。
罗马则为当代国度供应了原型。实际上正如本书第三章所述,罗马的政体设想确切精美而高超:在朝官、元老院和群众大会,别离对应着君主制、贵族制(或寡头制)和民主制,可谓集三种轨制的优胜性于一身。
这就是我为甚么要写本书的启事,也就是本书为甚么要从天下、汗青、轨制、信奉和理念五个方面展开会商的启事。现在等候的,是诸位的攻讦。
第二,恺撒在罗马被尊为国父,有着父亲般的崇高光环,遗言中又交代要将遗产分赠罗马百姓。是以,对于罗马人来讲,布鲁图等宣过誓的人刺杀恺撒,就不但是背信弃义,并且是弑父弑君,是可忍孰不成忍!
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指出了两点。
不过,我决定写这本《两汉两罗马》,却并非仅仅因为有这么多看起来的类似和偶合,更因为只要汉朝的中国人和当代的罗马人,才第一次缔造了天下性文明。
只不过,弄清楚这奥妙,需求环球视野。
如许看,中汉文明就有了别样的意义。
也就是说,中华和罗马都是“人本”而非“神本”。唯其如此,他们才会一个发明了礼治,一个发明了法治。法治也好,礼治也罢,都是“人的自治”,没有上帝同业。
中国与罗马,确切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