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5章 是非功过[第1页/共11页]

元狩四年(前119),也就是汉武帝全面推行经济体制鼎新那年,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以马队五万为前锋,步兵数十万为后盾,大范围出征。此战,卫青兵团出塞一千多里,至窴颜山(窴读如田,今蒙古都城兰哈拉山);霍去病兵团出塞二千多里,封狼居胥(今蒙古国肯特山),把大汉的旗号高高插在了匈奴的要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策未改,言论先行。这就是霍光策划此次集会的用心。至于那六十多个从天下各地找来的贤能文学,则是他借来打鬼的钟馗。

支撑帝国大厦的则是三根支柱:中心集权、官员代理和伦理治国。前两根支柱是秦也有的,后一根倒是汉武帝所立。但,恰是因为这一鼎新,秦政和秦制才变成了汉政和汉制,帝国轨制也才立于不败之地。[29]

卫青一起凯歌,一起青云。

顾名思义,盐铁集会会商的本来是经济题目。就算要抓底子,也该辩论国进民退是否合适,把持运营是否必须,经济命脉如何把握,等等。可惜儒家是不懂经济的,以是两边的发言的确是鸡同鸭讲。

这一样没法达成共鸣。

汉武帝是不会画地为牢的。他也不会因为董仲舒的一席话,就皈依了孔门,并关上其他的窗户。

但,外戚却一向是极其活泼的政治力量。西汉,霍光以后有王莽。东汉,窦宪以后有邓骘(读如至),邓骘以后有阎显,阎显以后有梁冀,梁冀以后有窦武,窦武以后有何进。两汉政治,有相称多的时候是外戚在执掌。

汉与匈奴的干系,大局已定。

上官桀答:因为燕王告密他,以是不敢出去。

世人大惊失容,目瞪口呆,支支吾吾。

但不管如何说,桑弘羊总归是卷了出来。那么,他又为甚么要跟上官桀结成团伙反对霍光呢?

罗马,与大汉会有干系吗?

霍光和上官桀都是外戚。只不过,上官桀的外戚身份是本身谋来的。当时,汉昭帝年方八岁,由他姐姐盖长公主扶养。长姐如母,公主开端为弟弟寻觅皇后。上官桀感觉机不成失,便削尖脑袋活动起来。

究竟上,两汉在朝的外戚除阎显是车骑将军外,霍光、王莽、窦宪、邓骘、梁冀、窦武、何进,都是大将军。王莽和霍光,还都是大司顿时将军。

比如桑弘羊说,停止经济体制鼎新,是因为讨伐匈奴和保卫边陲都要用钱。既然国库不敷,就得生财有道,总不能让火线将士温饱交煎吧?

当然,上官桀是失利的外戚,他是在与霍光反目为仇后一败涂地的,正如武帝初年窦婴与田蚡的两败俱伤。一样,霍氏家属遭到清理和洗濯,也与当年的吕氏无异。

或许在他看来,他的统统都是皇上给的,

桑弘羊当然也有另一套。在他看来,治国面对的是实际题目,而实际题目是匈奴寇暴。御寇就得强兵,强兵就得富国,富国就得理财,理财就得务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国度需求的是脚结壮地的人。

不清楚桑弘羊为甚么要跟这帮逻辑不通的家伙白费口舌。或许,是因为天子有圣旨。或许,桑弘羊本来就有话要说。或许,他是要借此机遇反戈一击,为汉武帝也为他本身做一次漂标致亮的辩白。

这就没甚么可说的了。

可惜,与匈奴的大范围战役虽一度停止,武帝的开边奇迹却一往无前:征朝鲜,通西域,平东瓯,定两越,征服西南夷,一如亚历山大的囊括欧、亚、非。

这无疑是有题目的。要晓得,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都是军职。甲士政治与官僚政治相冲突,外戚政治与皇权政治相抵触。以外戚为首辅,引甲士入政权,难道与帝国的初志背道而驰?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