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4章 礼坏乐崩[第7页/共11页]

这真可谓欺人太过,鲁君也终究忍无可忍。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玄月十一日,昭公带领亲信和亲兵打击鲁国在朝季平子的府邸。季平子猝不及防,登上府中高台向昭公喊话,要求昭公对本身开庭审判,昭公分歧意;要求到本身的采邑闭门思过,昭公也分歧意;要求带少量亲兵逃亡外洋,昭公还是分歧意。三让而不果,脸就撕破了,只要兵器相见。

三家分晋

三桓,就是耐久把持鲁国政权的公族。到此次兵变,他们在朝之悠长达一个半世纪,历经僖、文、宣、成、襄、昭六代。在这个冗长的过程中,鲁国的国有资产逐步地转移到他们的名下,鲁国的政治权力也逐步地把握在他们的手上。国君不被架空,才是怪事。

南边崛起的同时,北方在政改。

意义不但是政治和军事的,更是文明的。我们晓得,作为春秋诸霸中独一的姬姓大国,晋人实际上是两周文明、中原正宗和传统文明的代表。吴国固然自称姬周以后,却实在可疑,因为谁也拿不出证据。相反,他们“断发文身,裸觉得饰”,倒是究竟。可见,就算吴人的先君太伯和仲雍是姬周,也早被蛮夷异化,是以“弃在海滨,不与姬通”。[11]

题目在于,强大起来的鲁国,是谁的?

吴国的崛起,并非没有启事。

桓子说,那就走!

但是天不灭赵。韩康子和魏桓子深知,智伯在灭了赵襄子后毫不会干休,下一个被灭的就轮到本身。是以他们在关头时候反戈一击,与赵襄子联手灭知,智伯兵败身亡。赵襄子为体味恨,还把智伯的头盖骨做成了酒具或夜壶,惹得豫让搏命拼活要来复仇。这故事,我们在《芳华志》一开端就讲了。

看来,越人不但文明掉队,还是以受过轻视。

赵氏危在朝夕。

难讲。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吴王夫差结合鲁国讨伐齐人,战于艾陵(今山东泰安市)。夫差为了对鲁国司马州仇表示赏识,竟赐给他盔甲和宝剑。州仇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应对。因为遵循中原礼节,君赐臣剑,是要臣下他杀。最后还是孔子的门生、交际官子贡出来打圆场,代这位鲁国司马报答,说“州仇奉甲从君”,这才对付畴昔。[6]

当然,三桓好歹是公族,以是鲁国国君的面子仍然用纸糊着。但即便如此,春秋最后一任鲁君哀公,也还是逃到了越国,请勾践做他的庇护人。[34]

田陈的氏室,则反其道而行之。老百姓来假贷,他们用特制的大容器多给;收租、收税、收贷,则用法定的小容器少收。从山上采购木料,从海边采购鱼盐,进价是多少,卖价也是多少。如果公众家庭困难,他们还会给布施。

但是此事不幸被子产言中,楚国和晋国公然轮番来伐郑,郑国也只好轮番与晋楚两国缔盟媾和。两年后,国难未已,家难又起。子产的父亲子国和郑国的在朝,在内哄中被乱党杀死。子产闻讯,不慌不忙地安排好各项事情,然后带兵平叛。郑国国人,今后对子产刮目相看。[17]

晋国灭亡,战国开端,也只需求一道手续。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