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注释(2)[第4页/共4页]
[16]请参看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环球通史》,美国期间糊口公司《环球通史·伊斯兰的脚步》。
[22]以是中国穆斯林的经堂语把安拉的隽誉拉赫曼译为“普慈当代的主”,把拉希姆译为“独慈后代的主”。
[31]关于吠陀的本义,请参看(法国)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关于婆罗门教的三纲领领,请参看黄心川《印度佛教哲学》。
[21]见敦煌本《六祖坛经·见真佛摆脱颂》。
[18]见《六祖坛经·付嘱品》。
[33]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宗教卷》,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
[3]转引自(澳大利亚)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
[26]见《五灯会元》卷三。
[33]见《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12]游斌《基督教史纲》乃至以为,希腊语由“白话文”向“口语文”窜改,正表现着哲学精力转向宗教精力;而《新约》的大部分内容由希腊口语文写成,则表现了面向浅显公众的特性。请参看。
[18]请参看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文明150问》,美国期间糊口公司《环球通史·伊斯兰的脚步》。
[34]关于禅宗的影响,请参看张中行《禅外说禅》。
[34]佛教五明是:声明、工巧明(历算和工程技术学)、医方明(医药学)、因明、内明(梵学)。
[4]会昌五年天下人丁统计为四百九十五万余户。按十户人家扶养一个和尚计算,二十六万僧尼的扶养者达二百六十万户,已经超越天下人丁的半数。辛替上书劝谏唐中宗时乃至说,天下之财,佛有十之七八。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册。
[25]以上请参看(澳大利亚)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
[29]见《五灯会元》卷三。
[2]以上请参看刘明翰主编《天下通史·中世纪卷》,(美国)罗宾·多克《伊斯兰天下帝国》,(澳大利亚)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后者是一部极其可贵的出色汗青读物。
[21]见《无门关》。作者慧开,南宋禅师。
第四章佛教中国化
第五章大洗牌
[23](澳大利亚)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就说:在罗马人眼里,犹太人是古怪、几次无常但脸孔轻易辨识的陈腐民族,是以帝国对犹太人并不像对基督徒那样防备。以上描述均请参看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