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的诗风[第2页/共2页]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词性要不异,平仄要相反,这当然很难。但,因为我们这个天下本来充满了冲突,对仗的利用便能够因为张力而产生奇效,比如“兵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或者“这天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261]
平仄的要求叫粘对。粘就是不异,对就是相反。普通地说,一句当中,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第四个字与第六个字都要平仄相反。一首诗当中,第一句和第二句要相反,不然叫失对。第三句和第二句却要不异,不然叫失粘。以下由此类推。不过,韵脚的字,平仄是一样的。句中某些字,也能够草率,但平脚的句子不能除韵脚外只要一个平声。[259]
平仄以外是对仗,包含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描述词对描述词。比如杜甫的“片云天共远,长夜月同孤”,就是每个字都对上了,可称工对。[260]
让事情产生窜改的,是杜甫。
就会错落有致。因为字与字,句与句,都是相反以后又不异,不异以后又相反,读起来特别好听。
稳定赛过统统,可谓朝野共鸣。
不知那边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67]
比如《登高》:
或许,必须略微讲点这方面的知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有力百花残。
再就是七律了。七律实在是七绝的叠加,只不过三四两句(颔联)和五六两句(颈联)都必须对仗,四五两句又平仄不异,是以读起来回肠荡气,比如李商隐的《无题》:
无疑,正如杜甫分歧于李白,被称为“小李杜”的杜牧和李商隐也各有千秋。商隐耐人寻味,杜牧清爽可儿,表现出的期间精力却相称分歧,那就是沉稳、多样和外向。
没错,反应戍边之苦,攻讦相干政策的不公道,向来是边塞诗的主题之一。高适就说: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顾。但,高诗是陈述究竟,表达的是怒斥;李作是描述氛围,表达的是伤感。辨别是奥妙的,也是较着的。[26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的进献在七律。
艰巨苦恨繁霜鬓,得志新停浊酒杯。
在这里,看要读如堪。
七律是格律诗的一种,在后代更是常用的一种。但在初唐和盛唐,墨客们更喜好的是古体,比如李白和岑参;或者五绝和五律,比如孟浩然和王维。王昌龄的名作更清一色都是七绝,包含我们耳熟能详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和“一片冰心在玉壶”。创作七律的也有,却乏善可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65]
这当然有启事,有事理。五绝太短,不能纵情,长歌又不便于影象。包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那样的名作,也没有多少人背得下来。真正传播千古的,恰好是那些明白如话让人一见倾慕的七绝,比如杜牧的《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