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2章 潼关保卫战[第2页/共3页]

可惜,乐极生悲。洋洋对劲的哥舒翰纵欲过分,成果在浴室中风,卧床不起,直到再次被天子呼唤,代替高仙芝担负兵马副元帅。元帅荣王李琬(读如碗)归天后,又改称皇太子前锋兵马元帅。统领的军队,也号称二十万。

至此,杨国忠与哥舒翰的冲突已不成调和。这个家伙也很清楚,本身已经没法与哥舒翰对抗。能够毁灭哥舒翰的只要一小我,那就是安禄山。帮安禄山干掉哥舒翰也只要一个别例,那就是让他们在潼关以外决一死战。

杨国忠决定置帝国的安危于不顾。

哥舒翰本来是杨国忠的一张牌。

情势的窜改对安禄山是倒霉的。救济河北吧,即是放弃东都;打击长安吧,又有潼关之险;留守洛阳吧,那天子也当得怪怪的。不但很不是滋味,并且没有安然感。

血案让一贯暗箭伤人的杨国忠感到惊骇。更让他想起来就惊骇的是,拥兵二十万的哥舒翰,军衔前面另有“皇太子前锋”几个字;而太子李亨对杨氏家属的跋扈放肆,则可谓悔恨已久。如果哥舒翰当真甘为太子前锋,与太子结合起来对于本身,乃至帮太子篡夺天下,结果将不堪假想。[112]

玄宗把潼关交给他了。

杨国忠却反目了。

潼关则在灵宝会战的第二天就落入敌手,从潼关到长安沿途的守将和兵勇也如鸟兽散,再也没人在傍晚时分扑灭烽火台上的火把,向天子陛下和中心当局陈述安然了。[123]

战役处于胶着状况,就要看谁更沉得住气了。安禄山本来是沉不住气的。他乃至悔怨策动兵变,暴跳如雷地把部属痛骂了一遍。但颠末一名谋士的奉劝,这个聪明人很快就规复了普通,兴高采烈地与部下自娱自乐,夜夜歌乐。[118]

如许的结局,杨国忠可曾推测?

这就让杨国忠窃喜。他死力皋牢哥舒翰,玄宗天子仿佛也想在两个番将之间搞均衡。安禄山节制东北三镇,杨国忠就让哥舒翰节制西北;安禄山封东平郡王,哥舒翰就封西平郡王。当时,大唐帝国的西域斑斓敷裕,西平郡王的使者常常骑着白骆驼进京,日行五百里,真是好不威风。[109]

一年多今后,哥舒翰被安庆绪所杀。

哥舒翰顿时看出这是骗局。他上书朝廷说:安禄山久经疆场,又是兵变谋逆,如何能够毫无防备?明显是设下圈套诱我入彀。实际上,叛军远来,利在速战;我军据险,利在死守。是以,必须反其道而行之。何况反贼之所为,实在不得民气,产生内哄是迟早的事情。到当时,再集我河北之军南下,出我潼关之兵东进,多行不义之贼必然自毙。[120]

这一天,是至德元载(756)六月一日。[116]

安禄山更欢畅了。他做了两件事:一是任命哥舒翰为大燕的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是以“不忠不义”的罪名杀了挟制哥舒翰的阿谁番将。哥舒翰也投桃报李,写信给本身的旧部,要他们跟着投降。只不过,没人呼应。[122]

君相二人都把哥舒翰往火坑里推,哥舒翰也只好硬着头皮往下跳。六月四日,这位“皇太子前锋兵马元帅”在大哭一场以后引兵出关,并在四天今后(六月八日)与叛军会战于灵宝(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原。

对此,河北的两位将领都很同意。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