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1章 渔阳鼙鼓[第1页/共3页]

唐玄宗却要到七天今后才信赖这一究竟,杨国忠更是为本身的判定被证明而扬扬对劲。他对天子说:兵变的只要安禄山一小我,其别人不会呼应。过不了几天,这家伙的脑袋就会被送到行宫,兵不血刃而兵变可平。

此案影响长远。就唐朝而言,它开启了寺人干政摆布朝局的祸端。就汗青而言,一样的弊端明朝还要再犯。这就不能不做出深切检验,但也只能留待将来。因为寺人之祸要到明朝才登峰造极,才真正令人发指。

边令诚不答复。

唐玄宗却把高仙芝和封常清杀了。

不能说杨国忠全无事理,因为武则天期间徐敬业谋反的成果就是如此。但是这一次的环境却以下表所示,帝国的当局军底子抵挡不住安禄山的凌厉守势。从范阳起兵,到洛阳沦亡,竟然只要短短三十四天。难怪安禄山会猎奇:杨国忠的脑袋为甚么迟迟还没有送来?[101]

高丽族裔的高仙芝是帝国名将,也是大唐盛极而衰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的故事今后还要讲到。封常清则是高仙芝一手培养和汲引发来的人,时任安西节度使。他对当时情势的估计跟杨国忠如出一辙,并且在天子面前夸下海口,宣称将逆胡之首献于阙下,的确就指日可待。[102]

这一天,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九日。[99]

这并不奇特。我们晓得,安禄山的本名轧荦山在粟特语中就是光亮,也是琐罗亚斯德教崇拜的光亮之神。把神赐的财产献给神之子,靠商贸将散居的粟特人凝集起来,都不是甚么特别困难的事情,乃至顺理成章。[95]

屡战屡败的封常清只好西奔陕郡,高仙芝也采取了他的建议退守潼关。这是精确的挑选。因为陕郡无险可守,潼关则并无重兵。如果叛军拿下或绕过陕郡直取潼关,帝国的东大门就会被他们翻开,都城长安就会危如累卵。

成果,全军将士齐呼冤枉,吼声震地。[107]

呵呵,军功就如许建立,仇恨就如许制造,敌手就如许毁灭,力量就如许强大。安禄山一箭四雕。

贵妃娘娘约莫也只是嫣然一笑。他们都没想到,那渔阳敲响的鼙鼓(鼙读如皮)竟会“惊破《霓裳羽衣曲》”。[94]

这些环境,唐玄宗和杨国忠都一无所知。要晓得,就在安禄山回到范阳一个月后,他还上奏朝廷,宣称俘虏了奚王李日越。他的敢死队,如何会是契丹和奚族人?[97]

因为几近统统人都被安禄山骗了。

小人叫边令诚,是天子派到高仙芝身边监军的寺人。监军轨制古已有之,寺人监军倒是唐玄宗的发明。没人晓得他为甚么会出此昏招,成果却不难设想:不懂军事的边令诚颐指气使,身经百战的高仙芝则嗤之以鼻。阿谁以天子为背景的家伙向高仙芝索贿,当然也不成能获得呼应。[106]

群臣面面相觑,玄宗却很觉得然。[100]

没错,契丹和奚族曾经是帝国的边患,但他们早就不再与大唐为敌,只想安安生生在本身的地盘上过日子。安禄山却不肯消停。作为被唐玄宗信赖、杨国忠猜忌的边将,他必须制造危急四伏的假象,也必须缔造克敌制胜的军功。

鼙鼓就是军中的小鼓,渔阳则是现在的天津蓟县(蓟读如纪),因县城在渔山之南而得名。玄宗一向以为,安禄山驻军此地,是为了替他看管帝国的北大门,对于那些不循分的契丹和奚族,哪想到这家伙竟会调转枪头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禄山长袖善舞。

封常清被杀后,边令诚又受命来杀高仙芝。高仙芝悲忿满腔地对边令诚说:遇敌而退,我死不足辜。但,以贪污军粮军饷为罪名,这是诬告。上有天,下有地,全军将士个个都在,足下莫非真不晓得我高仙芝有没有贪腐罪?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