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一虎 2[第2页/共5页]
吴鹤年本在椅子上坐着,刚才冲南边拱手时,站起来一次;这会儿听邓舍问话,忙又站了起来,垂动手道:“三别抄之始,为崔氏以备盗为名建立的私兵,叫夜别抄。先人数增加,分为左、右别抄,加上由蒙古俘虏逃回者构成的神义兵,合称三别抄。崔氏以后,为林氏把握。”
“上策呢?”
“军威可鼓不成泄。明日一早,聚合全军,向众军宣布此行之目标。后每入夜,渡江攻城。”邓舍取过令牌,就要一一分派命令。
吴鹤年道:“三别抄之乱,持续三四年之久。林氏及其党,或病或被俘,前后死去。至此,高丽权臣乱政百年之久,高丽王为借鞑子权势稳固王权,为世子请婚。
“将军若能竖大旗,以大义相召,共讨暴元,许之以功名地盘。在辽东大宋北伐军之威势,将军连破辽西重镇、名将之盛名以下,小可断言,那些小股义兵必定簇拥而来。女真人生善于鞍马间,人自习战;将军得之,如虎添翼。
正合适邓舍他们这批没攻城经历的新卒练手。
“下策是过江而取义州。破而南下,麾众中转西京。吼怒北界,可保一时之逞。中策是转而北上,效蒲鲜万奴,取掠合兰府地,控扼南北,翼覆海东,可成一时之霸。”
亲兵吓得面如土色,伏地不起,连连叩首:“将军大人饶命!小人本不敢传,实在是那肮脏泼才,能言善道。……又见将军多日来,每日一餐饭,只睡两个时候,为军情呕心沥血。小人看那泼才不像个骗子,讲得有理,一时胡涂,鬼迷了心窍。想着没准儿,他还真可觉得将军解忧。”
插在两侧的火把,火苗摇摆,通红的火光跳动在地上、帐幕上、人脸上、盔甲上。诸将一起起家,轩昂而立,静听邓舍令。
“忽必烈乃称汗,送入质的高丽世子回高丽,即位为王。为征日本,忽必烈令高丽新君,购置大海船千艘。高丽屡经战乱,民力疲敝。且蒙古鞑子不比我礼节上邦,纯视高丽以厮养猪狗,高丽朝野高低,深为不满。
当下,他微微一笑:“先生何必危言耸听?我听亲兵讲,先生有三策。愿洗耳恭听。”
高丽世子娶忽必烈幼女,入开京,“高丽父老相贺:不期百年锋镝之余,犹能见承平之日”。
但见此人,面如傅粉,端倪清秀。神态俊朗,一袭陈旧白衣,却不显得志。春寒未退,手上执了一柄折扇。进的大帐,他不慌不忙,傲视摆布,一一打量过诸将,这才长揖一礼:“小可洪继勋,见过将军大人。”声音明朗,腔调安闲。
亲兵谢恩退下。稍顷,引了一人上来。
高丽王室本尚血亲制。
邓舍本就细心。掌军以来,如履薄冰,对身边的人更是到处重视察看。时候久了,常常能够刹时从细节处,判定出此人道格。
天佑我也。邓舍大喜过望,霍然起家:“诸将且请退下。”亲身绕过案,取来一把椅子,放在案侧,“先生坐。”
“忽必烈允之。鞑子的驸马职位很高,高丽竟是以晋升了职位。今后,历代高丽王,除因在位时过分年幼的以外,皆娶鞑子公主。故此,高丽在我朝,……在鞑子朝,又称驸马国,和鞑子是甥舅干系。”
非有大抱负之人,不能如此。
军议,大事。大帐百步以内,非令不得入;非告急军情不得扰。邓舍闻报一惊,先放命令牌,急唤亲兵出去。
——
“是也,取义州,得一时之逞。”
邓舍沉吟不语,陈虎道:“将军,小人曾听土著说,合兰府接远洋边,位处义州东北一百多里。为女真故地,堆积了大量的女真部落。蒲鲜万奴是女真人,他能够之为安身点,称雄辽东。我们,怕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