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叶闯[第2页/共3页]
“叶兄可记得我在宫门外墙作词的景象?明显他是传闻了军中一些传言心胸不忿,成心在你面前保护于我。仅凭这一点,便可见他尚欠火候,不敷以接任为帅。飞扬迟早会有与你并驾齐驱的那一天,但绝对不是现在,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将用火漆封得严实的密旨拆开一看,仅只寥寥数语:灭楚功成,朕心甚慰。卫肃病重不起,只恐光阴无多。命卫飞扬于三日内交割兵权,返京侍父。”
“现在老父业已年老,需我回家奉养。后代年事尚小,也需我伴随教诲。我这些年来到处驰驱,委实亏欠他们太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想留下这等毕生遗憾!”
杨致略一思考,叮咛道:“马上去请卫将军前来见我!”(未完待续。)
叶闯沉默半晌,问道:“杨兄为何保举由我接任?而不是卫飞扬或其他几位将军?凭心而论,卫飞扬亦有统帅之才。杨兄莫非仅仅因为他是你的义弟,为了避嫌?”
杨致聆听之时,也在自斟自饮,插谈笑道:“敢情你就是个不听话、不费心的熊孩子!你那叫离家出走晓得么?有秀才功名又敢玩命的读书人,在军中的确是非常金贵的宝贝疙瘩。难怪你升得那么快。”
“杨兄,先前我只是佩服你的勇悍与胆略,现在倒是彻头彻尾的衷心佩服。有条不紊,安闲布局,精算战损,兵不血刃,可谓我朝首屈一指的兵事大师!鄙人实有不及,差之远矣!”
自从长沙与巴陵接踵开城纳降以来,天子送来的第一道旨意。杨致不由眉头一皱:明日就是大年三十了,俗话说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这还让不让人过年了?到底是甚么事如此告急?
对于诸如此类的传言,叶闯从未在任何场合发过半句牢骚,向来不予理睬。杨致亲身登门与之共饮,又主动问起,或是受传言所扰,叶闯感觉襟怀开阔的说个清楚也好。
“我几度分兵将你部分离,当然是战事所需,也是为了这一天早作筹办。若论在军中的资格、才气、名誉,卫飞扬仅次于你。卫飞扬所部兵力最为薄弱,你划拨畴昔的部下也最多,今后便于把握,不至横肇事端。”
“一经想通,百事皆通。厥后你再度命我分兵与卫飞扬声援南昌,命我部接踵攻占吉州、衡州,是为了截断楚帝从东、往西、往南的三面退路。看死巴陵,抓住长沙,两座重兵驻守的坚城不战而降,那就更不消说了。”
叶闯再度惊诧大惊:“杨兄的意义是……就此功成身退,回籍隐居?难怪事前要将妻儿长幼尽皆迁离长安了!”
“如果我军从三地同时压上推动过快,即便每战皆胜,不但粮秣军器支应、兵力战损弥补、战后领受管理难以跟上,南楚也难以接受重压,或行迁都后撤之事,战事必会旷日耐久。皇上与你,特别是你,都着眼长远的看到了这一步。以是才会操纵南楚主动请和之机,临时寝兵。”
“人非圣贤,皆有七情六欲,不是大家都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度量。从得知你出任征楚大将军,到皇上诏令我部归你节制,再从我部分兵赐与卫飞扬,一向到我攻取抚州之时。我确切对你不平,既觉委曲,也有怨气。当时我自认除了圣眷有所不及。在军中的资格与才气皆胜于你,凭甚么呀?”
这道密旨非常令人玩味。既是给杨致的,又不全然是给杨致的。关乎灭楚,仅只一语带过,其他甚么都没说。
杨致戏谑的道:“你代替耿超镇守余杭之时,我正在金陵的海关总督任上,你我互无来往,想来启事也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