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叶闯[第1页/共3页]
叶闯再度惊诧大惊:“杨兄的意义是……就此功成身退,回籍隐居?难怪事前要将妻儿长幼尽皆迁离长安了!”
叶闯慎重的道:“承蒙杨兄对我这般汲引,本日便容我说几句推心置腹的话。”
“统兵将帅如果兵权太重,过分放肆,自古就不是甚么功德。常言道,诗词歌赋,俱是雅言。嬉笑怒骂,皆为文章。所谓言为心声,实不相瞒,那一****请杨兄作词,就是想试一试杨兄的表情。杨兄大才,一首《去者》既是感慨南楚兴亡,也有含蓄明志之意,非常允当。”
“皇上即位未久便对突厥策动大战。灭楚之战关乎千秋功业、大夏国运,岂会凭一时爱好。将举国半数兵力交托于人?委任杨兄为帅,绝非圣眷而至。”
“当真说来,我还是出侵占老将军门下,我们是渭南同亲。卫老将军出身费事,为餬口计,幼年参军,由一介小卒而至统驭数十万将士的大将军,因率军抵抗突厥而广受世人恭敬。叶氏乃是渭南大族,我家道殷富,双亲都盼我昂扬苦读,投身科考落第入仕,觉得光大门楣。究竟上一开端我也没让双亲绝望。十四岁就中了乡试头名秀才。”
“叶兄,我能为你做的,也就只要那么多了。南楚另有大片国土尚未皈伏,今后你还是任重而道远,好自为之吧!”
叶闯在军中的资格、才气、名誉,卫飞扬、沈重、陈准、张得胜等几位重将皆不能比。不但是叶闯麾下的将佐,诸军各部将领暗里以为杨致待叶闯不公的人,也都不在少数。乃至有人以为,杨致命叶闯所部看押楚帝与一众降臣,领受南楚宫禁与国库,都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而故作姿势。
旋即正色道:“入城当夜,我已写就一道奏章,保举叶兄接任征楚大将军一职统驭全军,伴同楚帝君臣纳降的战报,八百里加急呈送皇上。后日是我在隆昌五年的第一次升帐,也是最后一次。我会当着诸军各部主将的面,向叶兄交割印绶,而后回京述职。”
“如果我军从三地同时压上推动过快,即便每战皆胜,不但粮秣军器支应、兵力战损弥补、战后领受管理难以跟上,南楚也难以接受重压,或行迁都后撤之事,战事必会旷日耐久。皇上与你,特别是你,都着眼长远的看到了这一步。以是才会操纵南楚主动请和之机,临时寝兵。”
“我命你部看押楚帝君臣,领受楚宫宫禁与国库,是为了你接任以后,便于管治。我暂未命令犒赏全军,也是想将这小我情留与你去做,以便于你尽早建立主帅恩威。”
“一经想通,百事皆通。厥后你再度命我分兵与卫飞扬声援南昌,命我部接踵攻占吉州、衡州,是为了截断楚帝从东、往西、往南的三面退路。看死巴陵,抓住长沙,两座重兵驻守的坚城不战而降,那就更不消说了。”
从叶闯住处告别出来,刚一回到中军行辕,亲卫统领马扬便呈上一道密旨:“大帅,这是长安遣人连夜叩开城关送来的皇上密旨。”
“叶兄可记得我在宫门外墙作词的景象?明显他是传闻了军中一些传言心胸不忿,成心在你面前保护于我。仅凭这一点,便可见他尚欠火候,不敷以接任为帅。飞扬迟早会有与你并驾齐驱的那一天,但绝对不是现在,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杨兄这十年来所做之事,我多有耳闻。杨兄方才言及卫飞扬过分年青,莫非杨兄就已垂老迈矣么?杨兄此番回京述职,如此灭国之功,皇上定会厚赏,原是题中之义。但是旁人皆可安然受之,唯独杨兄不能!恕我妄言,金帛宅邸大可受之无妨,但爵不成逾王位,官不成逾二品。晋爵则不成受官,受官则不成晋爵,二者绝计不成兼领!这才是自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