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依然女生呀呀嘿》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玉兰*如乡愁一样纷纷绽放[第1页/共3页]

有人说,玉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安好,会让人沉浸到离灵魂更近的处所。

灯下,我在看一卷于非闇的《玉兰黄鹂》图。于老落有款识:仓庚耀羽,玉树临风。一小片天空因了木兰花枝的烘托显得格外洁白,是那种特别宁和的石青。花鸟和鸣,襟怀夷旷,一朵一朵的白玉兰盛开,没有一点锋芒。

名字也是好名,竟与忘川谐音。甚么烦忧,甚么尘凡,甚么光阴,是皆可相忘的了。

宋人方回以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成穷之妙。言下之意,恰与人所说的有寄慨,流露作者内心苦闷暗合。王维写辋川诗是在暮年,即安史之乱之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权势下台,朝政就日趋暗中,社会冲突已显锋利。彼时王维虽亦仕亦隐,但仍然心关朝政,加上他又偏向于张九龄的开通政治,对朝廷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即使他禅心礼佛,沉寂旷达,可写下的诗作,不免还是带有实际感情中的陈迹。或悲戚,或苦闷,或伤感,比方《孟城坳》中的“来者复为谁,空悲古人有”,《漆园》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又比方,这首《辛夷坞》中的“涧户寂无人,纷繁开且落”。

到了宋朝,便有辛夷如雪,纷繁的开,纷繁的落,一向落到了王安石的柘冈中。

应是紫玉兰吧。紫玉兰着花之时,形似出水芙蓉,紫苞红焰,傲立枝末,恰是“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的风景。能够设想,那么平静又活泼的春季,那么昌大又孤单的花事,在空旷的深谷中产生了又产生,鼓荡的小南风咝咝掠过人间,掠过山涧,枝头的花朵,纷繁开放,纷繁飘落。

每年的初春,白玉兰践约开在枝头,像一树温馨的雏鸽,风略微大一些,都会担忧它们振翅飞了去。如有了困意,就在玉兰树的错落光影下睡上一觉,头顶的春阳像子宫一样暖和,一不谨慎,就会把身材蜷成婴孩的近况。那样的花香,幸运得令人微微难过,噼里啪啦砸下来,唉,各路感官都被尽情地宠坏了。

据记,辋川就在那暖玉生烟的陕西蓝田境内。那边青山莽莽,白云悠悠,有良田百顷,奇花野藤遍及山谷,瀑布溪涧到处可遇,是秦岭北麓一条风景秀美的川道。古时候,川水自尧关隘流出后,要蜿蜒流入灞河。川水流过川内的欹湖,两岸山间也有几条小河同时流向欹湖,由高山俯视下去,川流波纹回环,仿佛车辆形状,是以得名辋川。

那柘冈纷繁如雪的玉兰,又可曾还是?

实在我更喜好后者的说法,固然二者并不非常冲突。我的脑海中常闪现书上所说的王维,是如何的妙年洁白,风韵郁美,度量琵琶在山谷中幽幽弹唱,超脱得似一支辛夷。或许,还是那“出身两忘,万念皆寂”八个字勾引了我,在我内心,并不但愿王维辋川中的风月感染上一星半点的政治。我但愿的是,辛夷的开,辛夷的落,斑斓或感慨,都是原始的力道,原始的气味,像辋川的山川一样,出身两忘,只为开落。

我亦抉剔,查有关玉兰的诗作,竟只要王维的《辛夷坞》与王安石的这首《乌塘》最是合我的气味。其他将玉兰比作“肌肤凝雪、羽衣仙女”之类的,如何乔装精美,看来都是一个俗,皆入不得我的眼。这首《乌塘》,最美莫过“辛夷如雪柘冈西”,我读了,像当年读到西川的那句“三十里外更白亮的玉轮涨满了头颅”一样,喜好得欲罢不能,也哀痛得欲罢不能。

只是不晓得,那辋川里的玉兰树,可曾还是?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