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道应训[第3页/共9页]
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如何其辱群大夫?”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三击之。”王俯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成伐也。”夜还师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惠子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惠王甚说之。以示翟煎。曰:“善”!惠王曰:“善,可行乎?”翟煎曰:“不成。”惠王曰:“善而不成行,何也?”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但是不消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故老子曰:“法律滋彰,盗贼多有。”此之谓也。
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嗣君应之曰:“予统统者,千乘也。愿以受教。”薄疑对曰:“乌获举千钧,又况一斤乎?”杜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文君谓杜赫曰:“愿学以是安周。”赫对曰:“臣之所言不成,则不能安周;臣之所言可,则周自安矣。”此所谓弗安而安者也。故老子曰:“大制无割,故致数舆无舆也。”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士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处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是以免三怨,可乎?”故老子曰:“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堪,国破身亡,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但是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能够微言?”孔子不该。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中,何如?”曰:“吴、越之善没者能取之矣。”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但是人固不成以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成?谁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有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浴室。故老子曰:“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也。”白公之谓也。
颜回谓仲尼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也。”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坐忘矣。”仲尼遽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洞于化通。是谓坐忘。”仲尼曰:“洞则无善也,化则无常矣。而夫子荐贤。丘请从以后。”故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墨者有田鸠者,欲见秦惠王。约车申辕,留于秦,周年不得见。客有言之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甚悦之。予以节,使于秦。至,因见。予之将军之节。惠王见而说之。出舍,喟但是叹,告从者曰:“吾留秦三年不得见,不识道之能够从楚也。”物故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绳,至所极罢了矣。此所谓《管子》“枭飞而维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