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隋之重臣[第1页/共2页]
杨坚径直走到杨广身前,一把拉住他的胳膊,用力晃了几晃,朗声说道:“阿纵,作得一手好诗,当然是好,但身为朕亲生之皇子,我大隋之藩王,还须能提刀执弓,却敌于阵前。朕遍览裴矩所呈你所作之诗,唯觉此句尽展吾儿胸中之雄图壮志,是以,本日单留你在此,且在旁听听朝务,以期将来果能替朕出镇边关,不教胡马度过阴山。”
“朕虽不懂诗,却感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最好,很有男儿慷慨之气。”
高颖挺身而起,拱手答道:“关于各地使令的详细人选,臣无话可说,唯对选任之法,有一二浅薄之见,既承陛下问起,就抖胆说上两句。吏部查明所缺使牧之郡、州,除两郡三州外,别的四郡四州俱是边关重镇,当下南北东西,可说没有一方无有兵戈之忧,是以,臣建言,凡是当属边关的郡、州,朝廷不必另派使牧,但以各郡、州行军总管兼掌军政,以各郡、州长史、司马、参军等上佐分理碎务便可。至于不属边关之郡、州,陛下但选亲旧后辈暂领其政,待边患稍减以后,再论才选任便可。”
只要一人,见杨广走进殿来,并不上前见礼,一脸矜持地站在原地,手捻髯毛,浅笑着看着杨广。
李德林职不涉军务,也不推让,当即起家向杨坚见礼,奏道:“臣前奉旨,清查各郡、州、县使令及上佐所缺员额,现已查明,各郡、州尚缺刺使总计十三人,县令尚缺一百零六人,各郡州县上佐前朝时概由使令聘请,各地多寡不均,陛下前已有旨,自今而后,各处所上佐概由吏部委任,遴派,臣大略算来,尚需铨选三百六十八人赴各地担负上佐。臣议,凡王公、勋爵、五品文武职事者,皆可推举一人,由吏部考校后,论才分遣各方。至于使令之选任,臣等不敢擅专,唯赖陛下圣裁。”
武德殿就在临光殿以北不远的处所,在长安宫城中,论形制范围,仅次于临光殿。隋文帝杨坚受禅后,便把这里当作了平常与亲信重臣构和朝务的地点。
杨坚微微皱了皱眉,转向高颖问道:“独孤,你身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归你分掌,对于使令的选任之法,可有良策?”
杨勇仿佛还未完整从刚才主持葬仪的情感中摆脱出来,骤听父亲扣问他的定见,忙躬身答道:“儿臣和李内史怀的是一样的心机,唯赖父皇圣断。”
杨坚边听边连连点头,却并不急于开口,而是向侍立在身侧的太子杨勇问道:“关于各郡、州、县使令的选任,太子有甚么要说的吗?”
李德林听了杨广这话,大不觉得然,漫声吟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似这等忧国忧民之绝句佳作,苏少保如只对之一笑,吾真不知其行可乎?”
苏威因要向杨坚禀奏虞府失窃案的查案停顿,并不急于开口,只以目光表示劈面坐着的李德林先说。
高颖的父亲因是当今皇后独孤伽罗父亲独孤信的亲信家臣,是以,常日里杨坚佳耦但以独孤称呼高颖,以示靠近。
杨广跟从元胄走进武德殿时,见殿内已有三四位身着朝服的大臣在候着了,方知杨坚并不但留下本身一人来问话,严峻的表情才稍稍放松下来。
杨广见父亲杨坚犹端坐于殿中,兄长、太子杨勇侍立在侧,不晓得父亲单单把本身留在宫中是为了何事,遂向元胄躬身答道:“杨广领旨。”
高颖、杨素、李德林?!这不是隋朝汗青上最驰名的几位重臣吗?杨广忙不迭地向三位大臣抱拳行礼,心中暗自惊奇道。
杨广反应还算敏捷,由殿中其他三人的身份敏捷推断出,此人极有能够就是本身在太学时的授业徒弟、身兼五职的苏威了。因而,疾趋势前,走至苏威面前,执弟子礼躬身说道:“杨广见过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