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2页/共2页]
我们在庸碌的糊口和世俗的代价观里轻易偷生,如许明丽的眼睛早就被怠倦的眼睛代替。而荀慧生的眼睛毕生都傲视生姿。
清算日记的作者说:“他的气质是一个大人物。”那样明丽的眼神,那样四十年写下来的日记和画的中国画,想不成大人物都难。
苦楚苍劲的歌声映照出苍茫雨天,以及很多年后的苍茫雨天。唱须生的言菊朋四十岁后嗓子坏了,改走精美纤巧、讲究神韵的门路。
可我喜好六十岁的梅先生扮二八才子,仍然娇媚多情,转头,流盼,一份文明之韵竟胜却当年。安闲之韵,把光阴轻拈在指尖调笑又调笑,京戏是老而弥醇的。
荀慧生扮演的苏三,穿囚衣、戴桎梏,凄哀的神采里尽透着蚀骨的娇媚,娇媚里竟另有深一层的欢乐。她(他)略偏了头,凄凄哀哀又利落地一起唱下去,□□似的声音,这声音他用书画诗词浸淫了四十多年。
当年言慧珠就是在风雨如晦的日子,被父亲言菊朋站在檐下教唱:“一轮明月照窗下,陈宫心中乱如麻……”
想当年梅先生红遍大江南北、红遍天下的盛况,自是他开创新京戏的成果。
梅先生的旧照里,他梳着整齐的头,着笔挺的洋装,老是笑着,那一份笑,别人亦学不来。这一份安闲,是从少年就修习而起,它让他经历了多少磨难,磨得珠圆玉润。京戏是在梅先内行中盛极,又跟着他的老去而老去的。
谁曾想,曾经那样扮相娇美的贵妃成了行动迟缓的天女,那一副清越如铁筝的嗓子,一旦放开来,还是又宽又广,又高又亮,又厚又醇。
休挣扎,挣也是它,放也是它。
荀派红娘非常活泼活泼,比崔莺莺呆呆坐在那儿标致多了。
我背着书包自马头墙下颠末,《玉堂春》尖着嗓子绕着城墙扭转,余音袅袅,不断如缕,没有停止,仿佛一个线性标记。
“管他凭么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