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0章 素式女子[第1页/共2页]

遇见陈寅恪的那一年,是在1950年。先生在中山大学任教。黄萱好学,敬慕先生已久。听闻先生在家讲课,便邀侄女秀鸾同去。黄萱温馨,也不为此际会写下只言片语。倒是秀鸾曾记下几笔,说先生一袭长袍,肤色白,长脸高额,“可惜本应闪动聪明之光的双目,没有神采,仿佛是苍茫一片”。

黄萱,是鼓浪屿首富黄奕柱的女儿。是原配夫人王氏所生。1919年,是在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那一年,印尼华侨五十一岁的黄奕柱携巨资返来,在鼓浪屿置地安家。又从故乡将老母亲接来同住。时年,黄萱九岁,和母亲也一同搬家至此。

真是伤感。

倒是黄萱果断,一封短笺寄达周寿恺,表示此生不与之论婚嫁。魄力、豪气皆不是平常女子统统的。约莫是因这一行动,周寿恺反倒感觉此女子不成小觑。一来二往,便生出至心真意来。功德不言迟暮。1935年9月,二人终立室属。

厥后,先生搬场,在周家楼上。

当时,现在想来当真是一派风雅。白日里,黄萱上楼与先生事情,许也趁便带上亲制的点心和香热的咖啡。傍晚时分,黄萱在家读书,先生在家抽烟,许间或相互还会在窗边楼上楼下地聊上几句。天然,也或许是君子之交,淡静如水。事情结束,便互不相扰。1952年11月,中山大学正式礼聘黄萱为陈寅恪的兼任助教。

当时,老先生孤境自处。门徒分离,皆避嫌不肯与之靠近。唯独黄萱心机澄净。不思其他,只慕先生学问。不管门外风声,甘心与之相伴,担负先生摆布之手。黄萱为先生事情时候长达十三年。也是在这十三年间,老先生完成了暮年几部首要著作。包含:《论再生缘》、《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是陈寅恪的三个女儿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顾念父母的回想录。大抵从亲从近地回顾了陈寅恪、唐筼佳耦的一辈子。陈寅恪才名鼎盛,是近当代史学巨擘。但文革期间历经磨难,僻居鼓浪屿之时,恰是人生暮年谷底。孤自与六合为依。而这当中,最贵重的,莫过于,他遇见你

听闻鼓浪屿的漳州路上有一处别墅,是黄萱昔日故居。虽未曾得见它的风采,但想来,也是黄萱之父鼓浪屿首富黄奕柱的房产之一,必然是不能落魄的。只是,数十年畴昔,不免风霜老旧,孤单了些,班驳了些。

--黄萱蜜斯。

及笄之年,黄萱已是内心独立的磊落女子。对婚嫁一事,自有寻求。黄萱坚信,本身将来的朋友必须是有学问有胸怀又朴重的有为青年,对纨绔后辈和大族少爷夙来是不作考虑的。厥后,经人先容,她与周寿恺了解。

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里,著者陆键东写:“带着浓浓旧时王榭人家陈迹的两户人家,以礼相待,挚诚相见,人生咀嚼俱同,更因黄萱已为寅恪先生事情这一层面而有更多共同的说话。芳邻的温馨,情面的暖意,给了陈寅恪先生有持续的欢乐。”

黄萱平生所遇之男人,至为首要的只要两位。一是与之执手不离、相伴白首的丈夫周寿恺,一便是共卷诗书、两心相通的白叟陈寅恪。而他们,已充足令她平生丰盈、饱满,花开满树。

光阴老静,风雅长存。

关于黄萱与陈寅恪,作家韩石山曾写道:“外人或许会说,黄萱能给陈先生如许一名的学界泰斗当助手,青史留名,真乃三生有幸。此话固然不谬,但反过来,陈先生能获得黄萱如许的助手,又何尝不是枯木逢春,有幸三生呢?”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