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汉室良臣[第1页/共3页]
“叔荣,这孩子叫个震字?”李固问道。
“子坚兄勿急,勤叔,有甚么事吗?”杜乔拦住李固,转问勤叔。
夜深人静,刘文房中。刘文手持茶杯,双眉紧皱,似有苦衷。仆人侍立品旁,小声问道:“大人,若改了路程,恐迟误了摆设的进度。”
“也是费事,新房即位之前,你我曾荐立清河王。若你我冒然与他来往,那梁冀定能大做文章,恐反而害了清河王。”杜乔恼道。
“老爷,陈留杨章与清河王家丞刘文一干人等求见。”勤叔回道。
杜乔、李固相互看了一眼。杜乔道:“哎,我们本日只谈家常,非论朝政。”
刘文无法起家告别,携周烈分开杜府。杜乔同李固言道:“刘文特地来招揽你我,莫非清河王已生异心?”
“如此也好。”李固再次坐下。
杜乔正襟端坐道:“奸佞虽得一时气势,但自古邪不堪正。新君尚幼,早承大业,未立严肃,众臣更当同心搀扶。他日新君亲揽大权,必能肃除奸佞,答复朝野。”
“若你这般说,我倒也不能推托了,哈哈。本来我也没有好字可荐,不过刚才听你说取杨公之名的启事,现在却也有了。当下朝堂正需立朝正色之人改正朝风,我们能够真要希冀震儿他们这代人了。就叫个正朝如何?”李固言道。
“看来家中来客,叔荣,我就不叨扰了。”李固起家要走。
“叔荣,人年二十,才冠而字之。为何这般早便为震儿取字?”李固回道。
杜乔、李固皆惊。
第二日入夜,雒阳城中。因震级不大,坍塌的尽是贫民区的危房,繁华地区还是灯火阑珊,真可谓一幕民生凋敝,一幕人间繁华。
“恰是,恩师杨公大儒之才,为人朴重不阿,为官公道廉洁,我但愿犬儿今后能像杨公一样,为国恪勤竭忠,立朝正色。”
“好,现在大汉西部羌乱、北部鲜卑、匈奴滋扰,王爷定能让你重回疆场。”刘文笑道。
“老爷,咱家如在如许施粥下去,也撑不过一周了。”勤叔插话道。
“李大人,你有所不知,方才起了这个名,雒阳便遭了震灾,很有些倒霉。但是老爷倒是喜好的狠。”杜夫人说道。
“王爷德高,但何如福浅,身边又无能人,只能眼看梁家兄妹按本身志愿另立新君。”刘文说道。
“无妨事,再过两日,月俸就到了。勤叔,下个月起,我们炊事缩半,省出余粮持续施粥。”杜乔说道。
“你是说此事清河王并不晓得?小小一个家臣,竟如此大胆,置主于水火。他就不怕你我揭露于他?”杜乔怒道。
“李大人言过了,两位大人对王爷曾有荐位之功,老奴怎敢冒昧。”刘文回道。
“叔荣公然心系震灾百姓。”李固看向杜乔。
刘文道:“我家王爷系出汉室正宗,何来改朝之说?二位大人,为了大汉江山不落旁姓之手,请改拥清河王吧。”
“是。”勤叔无法。
“大男人饿上几顿扛的起,莫非你要震儿一同陪你挨饿?”说话的是一名妇人,年约四十,虽身无金饰,却气质不凡,怀中抱一婴儿从内厅走将出去,这妇人非是旁人,恰是杜乔夫人徐氏。
杜乔,子叔荣,年亦五十不足,束发短须,方额粗眉,深眸阔鼻,一身正气。杜乔笑道:“说到心系百姓,乔不及子坚兄。本年仲春扬州饥荒,子坚兄但是捐削发中全数存粮,乔不及你啊。”
杜府正厅内,老管家勤叔急步出去,见有客人,约莫五十来岁,头骨异突。再看,立即毕恭毕敬道:“本来李大人在。”此人恰是前太尉李固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