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敬您一杯[第2页/共4页]
褚韶华心下已是大不悦,恨不能婆婆是个哑巴,别人不会说话总知闭嘴的事理,就是她这婆婆,也不知那里来的多嘴多舌!小邵店主原是美意相问,想着都是一起来的,能帮着处理就帮着处理,可陈太太插这么一句,人家小邵店主再不好插手的。陈三叔的小舅子倒是打上了让褚韶华帮着讨情的主张,褚韶华倒也没推让,照实道,“我家里卖粮也是老杨过来验的,按他给的价卖的。我们赶好几天的路,原是为了能卖个好代价,可说句实在话,面粉厂的买卖一年不知要用几十万上百万斤的粮食,我们这些粮,于人家只是一星半点儿。要想同他们讲代价,凭现在我们的这些粮食,是讲不起价的。不过就是按北京的时价来收,几位叔伯如果还情愿卖粮,能够把粮清理洁净,我们再卖,如果好粮,天然是好代价。我们种田的,都晓得,粮食也是分等的。如果粮食的品相差些,就按序一等的来,如何?”
现在喝酒喝的都有些心不在焉的几个,就是没卖粮的那些。陈三叔叹一声,“还不是他们几个犯胡涂。”
陈三叔的笑容就有几分不安闲,还是说,“来北京卖粮比在咱村里划算,面粉厂的潘店主给的代价也不错。”
乡间人吃酒,实在也不大讲究,现在天热,傍晚就在院子里摆的席,没去屋里吃。两席都是在院儿里的大椿树下,魏家的桌椅不大够,还从魏家搬了好些过来。褚韶华听到小邵店主这话,手里的筷子略停,笑道,“这但是奥妙,不能奉告小店主。”
在坐的都是从乡村出来的,这话一听就明白。乡间人靠种地为生,卖粮时新粮里掺陈粮,或是粮食里掺砂子甚么的,在乡间并不算奇怪。只是你卖的精,买的也毫不傻。像老杨那样的验粮熟行,直接就验出来了。如许的粮,人家是毫不会算成一等粮的。小邵店主陈三叔带来的都是好粮食,都卖了好代价,这几个的粮,他们不肯意按序等粮卖,老扬是替潘先生做事,更不成能按一等粮收。这么对峙住了,可不就没卖成嘛。
小邵店主体贴的问陈三叔,道,“三叔,你这里要不要一起归去。我们哪家都有亲戚朋友,如果便宜,我想此次构造个车队,过来北京卖粮。对了,此次你们的粮食没有全都卖了,但是出了甚么岔子,还是觉着代价上不大好?”
陈太太俄然同褚韶华道,“你既是与阿谁面粉厂的店主熟谙,能不能跟人说一说,一并收了我们这些粮食就是,原也都是好粮。”
陈太太被褚韶华反将一军,赶紧推却,“我那里像你似的熟谙那些人。”
“是啊。实在要我说剪了辫子不但费事,还省钱。这短头发洗起来便宜不说,之前留辫子的时候,哪个月都得去剃头匠那边把前头的头皮剃一剃,不然头发长出来,背面是辫子,前头乱草普通,也欠都雅。这剪了辫子,第一样,每月剃头的钱就省了啊。”小邵店主笑道。
小邵店主问,“那你们是筹算如何着?把粮食拉归去吗?”
陈二顺不由问,“小店主你之前就熟谙潘店主么?”
当时小舅子便不乐了,道,“这不是瞧着侄媳妇你熟谙面粉厂店主,才想请你帮个忙么。”
魏店主道,“这如果在前清的时候,朝廷定要给小店主立个进士牌坊的。”
说来,小邵店主的平分发型,在一百年后那就是个傻兮兮,但在当下,这是极当时髦的发型了,是现在的新派潮流人士极其推许的发型。陈大顺道,“说来现在的民风真是分歧了,之前皇上管事儿的时候,传闻剪辫子要砍头的,可现在报纸上也是支撑百姓剪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