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第1页/共4页]
她还模糊记得幼年时随祖父来此,闻声的阵阵读书声,还记得那些学子们对时势高谈阔论的意气风发,还记得琴川先生弹奏古琴曲的古朴幽深,还记得雕镂在庙门《劝学篇》上的班驳石苔。
阿音取下帷帽,暴露面孔来。
孟介应诺下楼。
仲春的暖日透过竹叶,稀稀少疏洒下,她抬开端,看着漫天摇摆着的万千枝条,神情渺然地如同一具空空躯壳。
阿音便问道:“你怎地在此?”
“这、多谢……”沈梦言接过,沉甸非常,又深深行了一礼。
未几时,孟介到了街上,不知和那两少年说了甚么,二人面露错愕之色,仓促拜别。半晌以后,那少女便被带到了红叶居。
陆源猛地将酒盏拍在矮桌之上,那一浮清酒,溅了满桌。
忽地,贩子上传来一阵骚动声。
不想那黑影速率更快,如疾风般飘忽,富强的竹林袒护他的踪迹,瞬息间便消逝地无影无踪。
阿音神采淡定道:“你唤我阿音便可。”
陆源望着楼外贩子熙攘的人群,语声渺然:“不错,覆水难收……”
她又道:“寒山书院是寒山翁创建的,我拦不住他们送命,只好给他们收一收尸罢了。”
“孟介。”陆源忽扬声。
不时有经纪商贩从阿音身边而过,江风将她帷帽上的轻纱不时掀起不时落下。她一手扶着帽檐,一手提着一只蓝布承担,倚着不晓得谁家堆着如小山普通的货色,眯着眼透太轻纱看向江面一艘乌蓬船。
二人相对,又是无言。
只是他现在表情并不好,只微微点了一下头,便又沉默了。
她绝口不提旧事,语气生硬地如同十仲春的寒冰,陆源只感觉心头涌起一阵无边的苦意,苦得他的舌头都几近麻了。
那船垂垂泊岸,停在一处不甚起眼的角落,因那船实在粗陋,也没有力夫围上前去讨活。阿音站起家,不紧不慢地走畴昔。
拍了拍裙上感染的落叶,四顾找寻归去的山路。迎着阳光走了数十步,她忽觉有些非常,拔下发簪在一杆竹身上划了一道,接着她侧身,向着左边走了三百步,一昂首,公然,面前一杆青竹,竹身一道新痕。
“李女人。”阿音唤她。
阿音嘲笑一声,几步走开,待下了船埠的木板台,眯着眼看了眼酒旗高展的东风楼,抬脚便走了出来。
陆源只得叮咛孟介:“你叫人同李女人一起去她的住处清算行李,送她回紫金庄。”
阿音感受着足底传来的陈年堆积的落叶的柔嫩,四周环顾,唯有风声叶声,顿时有些失魂落魄,不由脱力一倒,跌坐在地,背靠着一杆青竹,深深地吐了一口气。
一把白纸扬上了天,又纷繁落下。
“那些事情,已经畴昔了。”阿音打断他,又道:“李忘言家中人已死绝,他女儿应当无处可投奔,多谢你……收留她。”
阿音指尖一滑,那琴弦嘶响,“至公子岂有见覆水收回?”
本来她背上背着那琴囊,衣衫粗陋,被堂倌当作了求饭食的卖唱女子。
她曲动手指将发簪转了两下,又簪回了发中。而后,沿着刻了陈迹的青竹,向西数了十六杆竹子,又向北数了三十三杆竹子,做了个标记,又向西走了一百零八杆竹子,一起走,一起数,待她数到两千四百八,便又闻声了溪流声。
孟介早已经瞥见她,一脸烦闷地走过来,对着那堂倌道:“请女人上去吧。”
阿音“呵呵”笑了两声,“至公子恰是好兴趣,想来这酒家有好酒,若不然怎地跋山渡水百余里路程来此,只为喝酒呢?”
“女人仁义,请受沈梦君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