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望虚山[第2页/共3页]
男人愣了半晌,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来,淡淡的道:“今后天下必将沦为多事之秋,那我就改姓为秋吧。此处是何地?”
此话一出,青衣男人顿时语赛,愣在当场。只见他低着头,几丝乱发下仍藏着一面笑容,双目无物,口中仿佛还存有未咽之食,却全然没了行动,已然思定。额上几道浅痕犹新,仿佛瞬息见又衰老了些许。白衣男人见状心中顿生怜意,缓缓蹲下身来,皱眉叹道:“贤弟勿怪,哥哥我是个粗人,不如贤弟这般晓得大事理,如果哥哥说得不对,还望贤弟你莫要往内心去。”
“贤弟放心,此处已是鲁国境内,我二人行迹如此隐蔽,一起上并未有追兵跟来,信赖已经安然了。”白衣男人回道。
忌弧厄的父亲纪公蔚原为御史部下的一名百夫长,当年周宣王亲帅雄师挞伐西戎,宣王兵败,被西戎追兵团团围攻,忌公蔚奋勇护驾,身中三箭终究保得宣王杀出重围。回到镐京,周宣王感激公蔚救驾之功,亲身来看望其伤势,正缝公蔚的老婆十月分娩,宣王叹道:“公蔚另有性命之危,愿此子出世,能够却危保吉。”固赐名为弧厄。厥后公蔚公然无恙,待伤愈后入朝,官拜御庭侍郎之职,天然不再话下。
“时已暮秋”那白衣男人回道。
“开口!”不等白衣男人把话说完,青衫男人正色道:“君可不君,臣不成不臣,你我身为臣子,怎适口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
“贤弟勿要担忧,当明天子无道,又有一帮鸟人欺君弄朝,再加上个唯恐天下稳定的妖后误君,我看周室气数已尽……”
两人两马往东而去,一起上只走偏僻的小道,碰到闹市则仓促避开。就这般马不断蹄的行了数个时候,直至午后,二人方才来到一片密林当中,感受腹中饥饿,四下打量了一番,见此处甚为僻静,了无人迹。二人这才栓了马,从马背上取了些干粮和水出在,坐在一株大榕树下充饥。
伯阳父此人,本来姓‘赢’,轩辕族人,周宣王七年时入朝辨政,宣王二十一年,政绩显赫,管拜太史之职,宣王二十七年,天子赐姓氏为‘伯阳’,太史身为此姓氏鼻祖,以‘父’为名。伯阳父与纪公蔚本是三代世交,公蔚见太史膝下无子,便将纪弧厄寄于伯阳父为义子,令其尽为人子之孝,后太史暮年得一子,取名为勉,伯阳勉聪明聪明,知理识体,甚是贤德。而弧厄至幼好武,也炼得一身本领。二人从小一起长大,甚为投机,弧厄长勉五岁,勉理因称弧厄为兄长。可弧厄说甚么也不准,问其启事,弧厄却道:“我乃是外姓,虽为兄,亦为仆,更受教于太史府中,我二人兄弟交谊已如此之深,已然足矣,若再要以兄长相称,便是坏了师徒主仆之义。千万不能”两人亦兄亦友,亦主亦仆,亦师亦徒,甚是密切。
话语中透着一股沧桑,固然语气轻如丝绒,但此处为众山之巅,四川空野,倒也算得上字字清洪,让人听了不经升起一股寒意。
周宣王身后,太子姬官涅继位,是为幽王,也就是当明天子。周幽王昏淫无道,先是任用虢石父、祭公易、尹球一帮只会逞口舌之快的佞臣,后又罢去上卿大夫赵叔带的职位,将其贬为庶人,囚禁褒响、石琢等忠良之士,整天成谜美色,不睬朝政,姜太后过世今后,周幽王更加肆无顾忌,废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妃为后,褒妃之子伯服为太子,气得当时的太史伯阳父告老归田,不久便郁郁而终。
“贤弟,该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