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授人以渔[第1页/共3页]
卧雪堂,袁家为记念先祖袁安以卧雪堂为堂号。大堂正中挂着《袁安卧雪图》,画中袁安持卷高卧,脸上的神情怡然,明显出于名家之手。
袁氏的父亲袁柏是族中嫡宗子,二十二年前便逝,母亲夏侯氏也故,有个小弟袁善在益州南安县任县丞,另有小妹袁梅嫁与徐州孙家,已无音信。袁柏三兄弟,老五袁松已逝,老七袁竹是现任的族长。
梁祝故事家喻户晓,传播深远,可谓千古绝唱,但完整的故事成于唐,传唱演出更在宋朝了。
这几日杨安玄目睹袁家之窘状,故意相帮,只是授人以鱼些许财帛只能济急,唯有帮助族中像袁宏、袁涛如许的年青入品后辈敏捷崛起,成名为官,才气窜改袁家式微面孔。
现在传播的梁祝故事固然动人,还是少了些艺术加工,特别是最能感动听的化蝶没有衍生出来。
袁氏问道:“本年定品,族中后辈如何?”
袁涛有些意动,道:“若得闲暇,仆倒愿一试。”
“啊”,几句话便能听出五叔一脉的窘境,袁重比本身还小一岁,如何就没了。
整衣对着杨安玄揖了一礼,袁涛感激隧道:“愚兄归去便照表弟所说将誊写出,还望表弟多加指导。”
两人身侧围了一圈听故事的人,无不凄然落泪。待杨安玄讲到两人化蝶相伴飞舞,世人且喜且悲,感喟不已。
看到侍立在袁氏身侧的杨安玄,袁竹笑问道:“安深此次如何没来?我若没记错,安玄本年应当十六岁了吧,可曾定品?”
杨湫拉住杨安玄道:“梁山泊和祝英台真不幸,湫儿再也不扑胡蝶了。坏三哥,惹人家哭,前面人家都没听到,你要再说一遍。”
袁涛归心似箭,表弟给本身指了条成名捷径,他要趁着现在才情澎湃尽快将《梁祝》写出。
袁氏小时,五叔袁松待她极好,常领着她和自家的两个孩子到城外玩耍,十五年前袁氏得知五叔去世的动静,特地回过汝阳祭奠。
“是安玄。”袁氏抹着眼泪道:“安玄、湫儿,过来拜见七叔公。”
袁竹见袁氏落泪悲伤,反而疏导道:“灵儿,这都是命。袁家先祖起自贫寒,后代子孙若能耕读不辍,或许另有再兴之日。”
唉声在土墙上地衰草上回转,车轮在青石板深深地辙印中颠簸。
影象中那些房屋有很多年久失修,乃至坍塌;临街的铺面盘出很多,宅院卖与别人。
说话间,又有族人连续到来,袁氏顾虑的袁瑞衣衫陈旧,满面灰尘;袁涛身着敝袍,言语拘束……
信心实足的袁涛决定,等祭祖以后带着书稿前去插手文士集会,本身即将成为汝阳最显目标才俊了。
宅院内柱壁雕镂精彩,却残破不堪;窗牖绘彩积满灰尘,回廊盘绕,天井下的屋檐垂草,越感陈腐。
杨安玄略思半晌,道:“梁祝故事让人打动,表兄可成心将其编成笔墨传播于世。”
“涛儿啊,他在族中教书,本年定品定为下下。”袁竹应道。
将梁祝故事从卜卦肄业提及,草桥结拜、高山流水、十八相送、下山求亲、楼台相会、山伯之死到最后的化蝶双飞。
十一月二十三日,车队进入汝阳城。
袁氏搂着女儿无语,这人间女子婚嫁几人能遂心愿,但愿湫儿将来能嫁与有情郎。
袁氏兴趣勃勃把梁祝两人的故事讲给后代听,大抵上和后代听到的凄美故事不异:祝英台女扮男装到红罗山书院读书,碰到梁山伯,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兄弟,朝夕相处豪情日深。三年后祝英台返家,梁山伯得师母指导,带着祝英台留下的胡蝶玉扇坠到祝家求亲遭拒,悲忿而死。祝家逼哀思欲绝的祝英台嫁与马家,花轿行至梁山伯墓,祝英台下轿哭拜亡灵,哀思而死,葬于梁山伯墓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