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舟车》译文[第6页/共6页]
凡海舟,元朝与国初运米者曰遮洋浅船,次者曰钻风船(即海鳅)。所经道里止万里长滩①、黑水洋②、沙门岛③等处,皆无大险。与出使琉球、日本暨商贾爪哇、笃泥④等船轨制,工费不及非常之一。
④尸祝之报:后代祭奠记念以酬谢。
凡船板合隙缝,以白麻斫絮为筋,钝凿扱入,然后筛详确石灰,和桐油舂杵成团调艌。温、台、闽、广即用蛎灰。凡舟中带篷索,以火麻秸(一名大麻)綯绞。粗成径寸以外者,即系万钧不断。若系锚缆,则破析青篾为之,其篾线入釜煮熟,然后纠绞。拽纤绳亦煮熟篾线绞成,十丈以往,中作圈为接驱,遇停滞能够掐断。凡竹性直,篾一线千钧。三峡入川下水舟,不消纠绞纤,即破竹阔寸许者,整条以次接长,名曰大杖。盖沿崖石棱如刃,惧破篾易损也。
凡是身长将近十丈的漕船,要直立两根桅杆,中间的桅杆竖在船中间再朝前两个梁位处,两端桅杆的位置要比中间的桅杆更靠前一丈多。运粮船中间的桅杆长的普通达八丈,短的则能够会收缩非常之一二,桅身进入舱楼至舱底的部分长达一丈多,挂帆的处所要占去桅杆总长中的五六丈。两端桅杆的高度还不及中间桅杆的一半,帆的纵横幅度也不到中间的桅杆上所挂帆的三分之一。姑苏、湖州六郡一带运米的船,大多都要颠末石拱桥,并且又没有长江、汉水那样的风险,以是桅杆和帆的尺寸都要缩小。但是如果飞行到湖广及江西等省的船,因为过湖过江会碰到俄然的风波,以是锚、缆、帆和桅杆等,都必须严格遵循规格来制作,如许才气没有后患。别的,帆船的大小也要跟船身的宽度分歧,太大了会有伤害,太小了就会风力不敷。
京都是军队与百姓聚居的地区,天下各地都要操纵水运来供应它的物质储备,漕船的轨制就是如许建立起来的。元朝同一天下以后,决定以北京为都城。当时由南边到北方的航道,一条是从姑苏的刘家港解缆,一条是从海门县的黄连沙解缆,都本地路中转天津,用的是遮洋船,一向到明朝的永乐年间还是如许。厥后因为陆地中风波太大,伤害过量,是以就改成内河航运了。
【原文】
凡船篷其质,乃析篾成片织就,夹维竹条,逐块折叠,以俟吊挂。粮船中桅篷,归并十人力方克凑顶,头篷则两人带之不足。凡度篷索,先系空中寸圆木,关捩于桅巅之上,然后带索腰间缘木而上,三股交叉而度之。凡风篷之力其末一叶,敌其本三叶。调匀和畅,顺风则绝顶张篷,行疾奔马。若风力洊至,则以次减下(遇风鼓急不下,以钩搭扯)。狂甚则只带一两叶罢了。
至其首尾各安罗经盘⑦以定方向,中腰大横梁出头数尺,贯插腰舵,则皆同也。腰舵非与梢舵形同,乃阔板斫成刀形插入水中,亦不捩转,盖夹卫扶倾之义。其上仍横柄拴于梁上,而遏浅则提起。有仿佛舵,故名腰舵也。凡海舟以竹筒贮淡水数石,度供舟浑家两日之需,遇岛又汲。其何国何岛合用何向,针唆使昭然,恐非人力所祖。舵工一群主佐,直是识力造到死生浑忘地⑧,非鼓勇⑨之谓也。
⑤香山坳:即今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