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燔石》译文[第6页/共7页]
石胆又叫做胆矾,产自陕西省隰县等地。胆矾是在山崖洞窟中天然结晶的,是以它的绿色具有宝石般的光芒。将烧红的铁器淬入胆矾水中,铁器会立即现出黄铜的色彩。
⑤施钁(jué):用大锄挖。
煤层挖完今后,如果用土把井填实,二三十年后,煤又会重生,取之不尽。煤层底板或者围岩中有一种石卵,本地人叫做铜炭,能够用来烧取皂矾和硫黄(鄙人文胪陈)。只能用来烧取硫黄的铜炭,气味特别臭,叫做臭煤,在北京的房山、固安与湖北的荆州等地偶然还能够采到。
【译文】
⑥薰甚:很呛人。
①嫫炽:狠恶燃烧。
《本草》载矾虽五种,并未别离原委。其昆仑矾状如黑泥,铁矾状如赤石脂者,皆西域产也。
采煤经历多的人,从空中上的土质环境就能判定地下是不是有煤,然后再往下发掘,挖到五丈深摆布才气获得煤。煤层呈现时,毒气冒出能伤人。一种体例是将大竹筒的中节凿通,削尖竹筒末端,插入煤层,毒气便通过竹筒往上空排挤,人便能够下去用大锄挖煤了。井下发明煤层向四方延长,人便能够横打巷道停止挖取。巷道要用木板支护,以防崩塌伤人。
海滨一些背靠石山面对海水的处所,因为成质的波浪耐久打击,发展出一种蛎房,福建一带称为“蚝房”。经太长时候堆集而构成的这类蚝房能够达到几丈高、几亩宽,形状凹凸不平,如同假石山一样。一些蛤蜊一类的生物被突入像岩石似的蛎房内里,经太悠长消化就变成了肉团,名叫“蛎黄”,味道非常珍美。煅烧蛎灰的人,拿着椎和凿子,渡水将蛎房凿取下来(药房发卖的牡蛎就是这类碎块儿),去肉后,将蛎壳和煤饼堆砌在一起煅烧,体例与烧石灰的体例不异。凡是砌城墙、桥梁等工程,将蛎灰调和桐油造船,服从都与石灰不异。有人误觉得蚬灰(即蛤蜊粉)是牡蛎灰,是因为没有考查客观事物的原因。
砒霜有红、白两种,各由本来的红、红色砒石烧制而成。烧制砒霜的时候,先鄙人面挖个土窑堆放砒石,在上面砌个曲折的烟囱,然后把铁锅倒过来覆盖在烟囱口上。在窑下引火焙烧,烟便从烟囱内上升,熏贴在锅的内壁上。估计累计达到约有一寸厚时就燃烧炉火,等烟气已经冷却,便再次起火燃烧。如许几次几次,一向到锅内贴满砒霜为止,才把锅拿下来,打碎锅而剥取砒霜。是以靠近锅底的砒霜常留有铁渣,那是锅的碎屑。白砒霜的制作体例只要这一种,至于红砒霜,则另有在冶炼含砷的银铜矿石时,由分金炉内析出的蒸气冷结而成的。
用含煤黄铁矿烧取皂矾,当黄色的蒸气上升时,也能够用这类体例收取硫黄。得硫一斤,就要减收皂矾三十多斤,因为皂矾的精华都已经转化为硫了,剩下的枯渣便成了废料。
其炭煤矿石烧取皂矾者,当其黄光上走时,仍用此法袒护,以取硫黄。得硫一斤,则减去皂矾三十余斤,其矾精华已结硫黄,则枯滓遂为弃物。
【注释】
凡硫黄乃烧石承液①而结就。著书者误以焚石为矾石,遂有矾液之说。然烧取硫黄,石半出特生白石,半出煤矿烧矾石,此矾液之说所由混也。又言中国有温泉处必有硫黄,今东海、广南产硫黄处又无温泉,此因温泉水气似硫黄,用心度言之也。
【原文】
②北狄:此指满族人的政权后金。
②寒水石:即天然石膏。
硫黄是由烧炼矿石时获得的液体颠末冷却后固结而成的,畴昔的著书者误觉得硫黄都是煅烧矾石而获得的,就把它叫做矾液。究竟上,煅烧硫黄的质料,有的是来自本地特产的白石,有的是来自煤矿的煅烧矾石,矾液的说法就是如许稠浊出去的。又有人说中国凡是有温泉的处所就必然会有硫黄,但是,东南本地一带出产硫黄的处所并没有温泉,这能够是因为温泉的气味很像硫黄而猜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