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天工开物 上篇 乃粒》译文[第9页/共14页]

【原文】

谷物并不是一种牢固的称呼,特指某一种粮食。百谷是说谷物种类繁多,这是就谷物的团体而言。“五谷”是指麻、菽、麦、稷、黍,此中唯独遗漏了稻子,这是因为著书的先贤是西北人的原因。现在天下百姓所吃的粮食当中,稻子占了非常之七,小麦、大麦、黍、稷共占非常之三。麻和豆这两类已经被完整列为蔬菜、糕饼、脂油等副食利用了,仍然将它们归入五谷当中,只不过是相沿了当代的说法罢了。

凡早稻种,秋初保藏,当午晒时骄阳火气在内,入仓廪中封闭太急,则其谷粘带暑气(勤衣之家偏受此患)。来岁,田有粪肥,土脉发热,东南风助暖,则尽发烈焰,大坏苗穗,此一灾也。若种谷晚凉入廪,或冬至数九天收贮雪水、冰水一瓮(交春即不验)。腐败湿种时,每石以数碗激洒,立解暑气,则任从东南风暖,而此苗清秀非常矣(祟在种内,反怨鬼神)。

浸种期,最早的是在春分之前,叫做社种(碰到天寒有被冻死而不得发展的),最晚的则在腐败今后。播种时,先用稻草或麦秆包好种子,放在水里浸泡几天,等抽芽后再流传到秧田里。苗长到一寸多,就叫做秧。秧龄满三十天,便可拔起分插。如果稻田碰到干旱或者水涝,都不能插秧。秧苗过了育秧期就会变老而拔节,这时即便再插到田里,结谷也很少。凡是一亩秧田所培养的秧苗,可供移插二十五亩田。

⑧蔬饵、膏馔:菜肴。

⑥未经人间传灯者:古时平常用火,多靠保存火种,日日相传,或从人家借火。

麻类既能够作粮食又能够作油料的,只要大麻和胡麻两种。胡麻就是芝麻,传闻是西汉期间才从中亚的大宛国传来的。古时把麻列为“五谷”之一,如果是专指大麻,莫非是得当的吗?在我看来,当代《诗经》《尚书》中所说“五谷”中的麻,或者已经绝种了,或者就是豆、粟中的某一种,厥后逐步被传错了称呼,这都很难肯定。

②神农氏:炎帝神农氏,神话传说中的古帝王。《礼记.月令》注:土神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晋王嘉《拾遗记》卷一: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故而又称土神。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总名

今胡麻味美而功高,即以冠百谷不为过。火麻籽粒压油无多,皮为疏恶布,其值多少?胡麻数龠③充肠,移时不馁。粔饵④、饴饧得粘其粒,味高而品贵。其为油也,发得之而泽,腹得之而膏,腥膻得之而芳,毒厉得之而解。农家能广种,丰富可胜言哉。

种麦子的灾害相称于莳植稻子的三分之一。播种今后,赶上雪天、霜天、好天、洪涝气候都没有甚么影响。麦子的特性是它需求的水量很少,北方在中春时节再下一场痛快的能浇透地的大雨,麦子就能着花并结出饱满的麦粒了。在荆州、扬州这类长江以南的地区,最怕的就是“霉雨”(梅雨)气候,如果在麦子成熟的时段,气候晴上十来天,麦子就能确保大歉收,吃也吃不完了。扬州有句农业谚语说“寸麦不怕尺水”,这就是说麦子刚生长的时候,任水淹没都没有甚么干系。“尺麦只怕寸水”,那是说比及麦子成熟的时候,哪怕一寸深的水就能把麦根泡软,茎秆就会倒伏在泥里,麦粒也就都烂在地里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