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附录 <天工开物>的传播》译文[第2页/共3页]
1869年,儒莲和法国化学家商毕昂把《天工开物》有关产业各章的法文摘译,集合支出在《中华帝国产业之今昔》一书中,在巴黎出版。
目前,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成为天下科学典范著作在各国传播,并遭到高度评价。如法国的儒莲把《天工开物》称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的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本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三枝博音称此书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把《天工开物》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写作的17世纪初期的首要产业技术著作”。(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约莫17世纪末年,它就传到了日本,日本学术界对它的援引一向没有间断过,早在1771年就出版了一个汉籍和刻本,以后又刻印了多种版本。
19世纪30年代,有人把它摘译成了法文以后,分歧文版的摘译本便在欧洲风行开来,对欧洲的社会出产和科学研讨都产生过很多首要的影响。如1837年时,法国汉学家儒莲把《授时通考》的“蚕桑篇”,《《天工开物.附录.乃服》的蚕桑部分译成了法文,并以《蚕桑辑要》的书名刊载出去,顿时就颤动了全部欧洲,当年就译成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别离在都灵、斯图加特和杜宾根出版,第二年又转译成了英文和俄文。当时欧洲的蚕桑技术已有了必然生长,但因防治疾病的经历不敷等而引发了生丝之大量减产。《天工开物》和《授时通考》则为之供应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历,对欧洲蚕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闻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亦浏览了儒莲的译著,并称之为权威性著作。他还把中国养蚕技术中的有关内容作为野生挑选、生物退化的一个首要例证。
公元1899年,直隶候补道卫杰写的《蚕桑萃编》有很多部分援引了《天工开物》中的《乃服》《彰施》等章。
196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任以都博士将《天工开物》全文译成了英文,并加了译注,题为《宋应星著,17世纪中国的技术书》,在伦敦和宾夕法尼亚两地同时出版。这是《天工开物》的第一个欧洲文全译本。
公元1840年,闻名学者吴其浚在《滇南矿厂图略》关于采矿冶金方面的论述中,参考了《天工开物》。公元1848年,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谷类等部分有很多处所援引了《天工开物》的《乃粒》章。
1830年,法国闻名汉学传授儒莲(1797―1873)初次把《《天工开物.附录.丹青》章关于银朱的部分译成法文,题为《论中国的银朱》。译自中文并摘自名为《天工开物》的技术百科全书,颁发于《新亚洲报》第5卷中。
英国闻名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在读了儒莲翻译的《天工开物》中论桑蚕部分的译本后,把它称之为“权威著作。”达尔文在他的《植物和植物在野生下的变异》(1868)卷一谈到养蚕时写道:“关于中国当代养蚕的环境,见于儒莲的权威著作。”他把中国当代养蚕技术办法作为论证野生挑选和野生变异的例证之一。
据不完整统计,停止1989年止,《天工开物》一书在全天下发行了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此中,海内(包含大陆和台湾)发行11版,印刷17次;日本发行了4版,印刷20次;西欧发行1版,印刷1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