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略(1)[第2页/共3页]
禹见耕者耦、立而式,过十室之邑、必下。
一命齿于乡,再命齿于族,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赐赉其宫室,犹用庆赏于国度也;忿怒其臣妾,犹用科罚于万民也。
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襚,玩好曰赠,玉贝曰唅。赙赗、以是佐生也,赠襚、以是送命也。送命不及柩尸,吊生不及哀思,非礼也。故吉行五十,奔丧百里,赗赠及事,礼之大也。
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文貌情用,相为表里表里。礼当中焉,能思考谓之能虑。
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
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可矣。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蔽公者谓之昧,隐贤者谓之妒,奉妒昧者谓之交谲。交谲之人,妒昧之臣,国之薉孽也。
夫行也者,施礼之谓也。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父老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居守。
大略第二十七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心,故王者必居天下当中,礼也。
寝不踰庙,燕衣不踰祭服,礼也。
大夫之臣,拜不顿首,非尊家臣也,以是辟君也。
子谓子家驹续然大夫,不如晏子;晏子服从之臣也,不如子产;子产惠人也,不如管仲;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成为天子大夫。
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沉迷。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礼也。
坐视膝,立视足,应对言语视面。立视前六尺而大之——六六三十六,三丈六尺。
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倒置衣裳而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礼也。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
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诗曰:“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问也。
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门人曰:“曷为三遇齐王而不言事?”孟子曰:“吾先攻其邪心。”
易曰:“复自道,何其咎?”春秋贤穆公,觉得能变也。
礼者,本末相顺,终始呼应。
天子即位,上卿进曰:“如之何忧之长也?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患则为贼。”授天子一策。中卿进曰:“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以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成御。”授天子二策。下卿进曰:“敬戒无怠,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豫哉!豫哉!万民望之。”授天子三策。
聘礼志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礼云礼云,财宝云乎哉!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不时宜,不敬文,不驩欣,虽指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