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六甲秘祝九字言[第2页/共3页]
“望着我何为,那三人带了些许泥罢。”一指那水泥空中上些许泥印。
不待北条三人行动,三道元炁分将三人定于原地,一步便已落下,随即抬手一招,将李文华三人招至身前,打了数道禁咒,并以元炁梳理一番,道:“那密宗九字真言于忍者怕是有所承担罢。”北条三人面色一凝,以意密强行破了那点穴法,立时连吐数口淤血。
待李文华发觉之时已是不及,忙扯过云虎,以护体气罡迎上,但仅挡得五柄便生碎裂,仅阻了余下三柄些许,扎入半寸不足。
念及此,李煦宁更是感慨寻道之艰,超脱之难,故而元玄真人于《修真九要》内第一句便谓之“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前人皆谓之天下罕见之事。”
传播至今道派、官方皆有传播,比方官方传播的《秘传万法归宗》内便有很多六甲修法,但若不得真师者不成胡修,一是可贵方法,二是《秘传万法归宗》以内有正有邪,二类密法均录于内。至于道派以内则更是多有相干之法,虽召请秘术仅存灵宝派、与清微派以内,但其他秘术亦能藉用六丁六甲之神力起得功效,更遑论自灵宝、清微二派传播出去的号令秘术等。
李文华、云虎二人瞧得如此,忙将杜墨置于坝上,随即便掉头便朝北条三人而去。北条轻斥一声,化得一道剑刃,闪至那水龙头颈,一刀而断,水龙遂散作漫天水珠打落泥地。
然,印度密教于唐时传入中原,称之为真言宗或唐密,盖因传入得较晚,更受唐玄宗崇道之影响,多多极少凭借于玄门,乃至抄袭玄门内容。而唐密传入东洋后,被称为东密,受玄门影响更甚。
北条以衣袖一抹嘴边血丝,道:“本日倒是看走眼了,未推测中间身为削发之人竟然如此。”
北条三人正惊于先前一事,听得“启事”破口便骂,以余光一扫旁侧树木,身形一闪,即遁入此中,乘机而动。
说来这九字真言、忍者九印,世人均知,九字密咒本为道门六甲秘祝,载于东晋葛祖洪仙师所著《抱朴子》:“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明道藏版载九字真言为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宋版则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故以宋版“阵列前行”为准)
“这群忍者就好这无用的偷袭之......嘶。”云虎一步未落,直觉左脸颊生得一痛,血丝迸出。忙缩至原地,定睛一瞧,二人周身竟已充满银丝,方知先前恰是遭那银丝所伤。立时大怒,一招铁扇迎门打出,仅绷断数根便已失力道,反将爪上内气割得支离破裂,若非抽手立时,怕是当场被分作碎肉。
“李长官,可看细心了。”
修验道之山伏,即指为得神验之法,而入山修行苦练者。于东洋各地灵山严修苦行,接收山岳天然灵力。
与李煦宁投一眼神,李文华二人收敛心神,徐行前行。高耸间,三十二枚手里剑自八方而来,二人立施手腕将之轰开。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卷下更谓,古者鬼谷子、张太玄、唐公弼、费长房、李八伯、陶先生、鲁哀公、珞碌子、伍子胥、张子房、鲁平公、周文隆、王子乔、甯先生、左公房、淮南子、谢天然,皆以此法行持而获仙矣。
而忍者九印即脱胎于东密,三密加持,身密(指模)为独占印、大金钢轮印、外狮子印、内狮子印、外缚印、内缚印、知券印、日轮印、隐形印;语密(真言)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意密则是“观想”,以口语言之,便是激发认识潜能而达到超然物外之境地,属催眠密术,并可变更些许能量,又辅之以五行遁术,共合为忍术。意密藉结指模颂真言可集合意念、自我麻痹,乃至满身热血沸腾、激奋非常,于战役之时可忘怀痛苦,故而先前北条等人施以九字真言可忽视那骨折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