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父母之命[第1页/共8页]
满头怒汗的文若一听,内心一下凉到顶点,身材失衡落在交椅上,嗔怒干瞪着眼,紧咬牙根,怒不能言。陈富不敢出声,一动不动伫在那儿,躬身静候着文若答复。
夏至秋来,交州淫雨不竭,日子很快过了中秋,交趾城却还是腾然炽烈。文若鬓角发髻又添半寸,只不过每逢秋寒,文若在矿洞中落下的沉疴就会发作,多雨之季,常常咳得耳鸣发聩,严峻时,持续几日蚀不下咽,卧病不起。幸亏其母杨氏懂些体例,整日前去城西河边,采摘几框莲茎,磨成粉末,以水喂下,如此调度数日,病况公然好转,虽不能根治,但起码解了燃眉之急。
“唉!依文姐姐虽生在都督府,但生性俭仆,热情待人,是不折不扣的脾气中人,毫不凡俗之辈,我念她,自是记得她当年脱手相救的恩德。”忆往昔,甘泉不由仰天哀叹。
文若聪慧,冷静朗读几遍,已然参透这诗中奇妙。只不过,跟着另一层意义浮出水面,文若不免触文生情,不由浮想当时景象,一时之间,想到那绝色美人羞容涩色时的怦然悸动,想到竟能与当年卓绝无双的才女彼时异刻间心有灵犀,文若更觉此事恨成定局,有力再想。美人消逝,故交作古,文若再想矫饰,也没了附庸风雅的表情,只得沉默。
“如果多数督不弃,恳请收犬子文若为义子,今后也可为多数督端茶倒水,养老送终。”
“是啊,这诗明面意义正如文若兄所言,塞外将士驻守边关,拾弓搭箭却不忍将成双结对的鸿雁射下,听其三声悲鸣,不肯鸿雁失了家人,表示思乡之苦,但愿这群鸿雁能飞回故里,向家人通报安然。埋没诗的前两句赞叹文墨姐妹比如塞外天雪,南境红莲,一冰一火,各有千秋。这后两行也是怀古思今,卒句显志,李先生慨叹当年曹操如果见到依文依墨二姐妹,何必在铜雀台前大放‘江东二乔’之言,如果有幸,能娶得文墨姐妹二中之一,就算是耗尽三生福分,也不悔怨。”
“我要结婚?”文若紧皱着脸,五分惊奇,三分怒意,两分不解道:“我与哪家蜜斯结婚?我如何不知?”
文若绕过大山,迈过几座百米长的石雕拱桥,在府中走了近一刻钟,方才见到都护府正堂的庐山真面。
第三日,文若将西江柜坊账目交给陈富,亲身送丘忠鹤上马车。临行时,文若亲身送出三十里,二人在马车内敞开相谈,文若方才明白,这丘忠鹤当时为何要以命抵命,救那几个劳役性命。
“依文姐姐我倒见过一面,厥后传闻她嫁到广州,不到几年就得病死了,传闻她是为情所困,不知可有此事?”
文若本是壮了胆量,找到父亲陈卿嗣,要劈面将此事问个明白,可思来想去,文若没有底气,更猜不透父亲半点用心,只得坐在府内交椅上,几次揣摩。
“是啊,我父亲穷尽平生军功,四周收缴,也凑不齐这等天文数字。”
“哦?这倒怪了,全交州的人都晓得,唯独你这个新郎官被蒙在鼓里?文若兄,你可真不把我当兄弟相待啊。”
“哦?说来听听。”文若猎奇心起,把面前与依墨的婚事忘得一干二净。
“猜的。”文若缓缓展开眼,拾起地上树杈,将方才的诗句乱成灰尘。
文若一听曲览此言,惊得双手紧扣着椅把,后脊梁排泄盗汗来。
“曲依墨?依书姐姐之妹?阿谁整日涂抹香料,搞得满府高低都是熏香味儿的依墨?”文若瞪圆了眼睛傻傻问道。
“我哪有泉兄这般自在?”冷风侵眼,文若一边擦眼一边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