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豁然开朗[第1页/共2页]
正如他对覃士珊所说,坛子沟本就不是一个适合生灵栖居之所。
但随后明末战乱四起,一些遁藏战祸的哀鸿流民和兵卒逃到了坛子沟,在这里保存下来,按照师门记录,那些年坛子沟里长年不宁,常常产生村民械斗相残,或是鸡鸭不归圈、牛羊成群结队撞树他杀等诡异怪事,一些村人认识到这坛子沟乃不祥之地,便又携家带口阔别此地。
“……自上古期间伏羲演易推八卦今后,‘玄’之思潮和妙门便连续呈现在中原大地,古往今来,先贤贤人,多有玄学典著,悟玄解玄,堪化玄义。
他越来越思疑,这一村的哭声,或许就是师父召他回太玄山的启事。
陈醒现在正向坛子沟村走去,他天然也听到了村庄里传来的哭声。
面前这座矗立入云的大山在他师门里叫做“太玄山”,本地村人称之为大青山。
想到这里,陈醒似是豁然开畅,但脑筋里那阵激灵过后的印象,却还是不甚了了。
他这两年几近寸步不离蓉城,躲在LQZ区郊区一个清幽古朴的别墅庄园里用心研讨师门学说,极少回太玄山。
陈醒师门里的前辈曾经去那道旁观过,他们很快就看了出来,这道观地点的位置对应的天星风水乃是紫微垣玄武七宿中的“斗”星宫,与恰好居于虚危二宫中心,堵截了二股歹恶理气的互为通气。
想到这里,陈醒一挥拳头,却忽觉脑海中灵星一闪,长久地,他稍一停滞,仿佛在这一闪而逝的光波里抓住了一点荧光。
就在坛子沟里的人越来越少之际,约莫就在大明灭亡五六年后,一个羽士来到了坛子沟,他看出了坛子沟的地理气脉有异,这个有道行的羽士让村民在坛子沟以北的3、四里处的山林里,修建了一所道观。
现在,陈醒边走边是思路连翩,坛子沟村的地理气脉所对应的天象星宫,昨晚他和师父师叔在太玄山上就已经明窥无遗了。
垂垂有村人传言这坛子沟位在一条恶龙地脉之上,而这所道观占住了“天罡北斗”,破了这坛子沟恶龙的龙眼,使得坛子沟里祥气氤氲,风调雨顺。
除非军队开着战役机、发射导弹将整座山轰平,不然,任何人或权势构造想要找到或进入洞府,的确是痴人说梦。
“这此中最为闻名的便是‘三玄’――《老》、《庄》、《易》……”这是陈醒在他的著作里所写的开首的一小段。
但谁又能晓得,这些朴实村民向来都不会多看一眼的绝壁峭壁、松涛石瀑,常有异人出没,每当残阳如血、鹤影纷飞、明月高挂之际,这些异人常常登临峭壁,仰观十万星斗。
道观修好以后,坛子沟里再没有产生任何怪事和惨案。
他所揪心的是,村民们蒙受的这些祸难,其泉源到底是有是无,其本质是福是祸?
太玄山毕竟很高,也很大,一个千年来人丁教众始终不旺的隐修小门派,藏匿于其间,加上这四周周遭数百里火食希少,是以山上陈醒的师门始终不为外界晓得。
此山山势在川西北丘陵中算不得最高最险要,但陈醒的师门近两千年来就一向隐避在这座太玄山里。
陈醒望着浩风吹拂、绿荫掩蔽的小山村,站在一块岩石上,心头难过莫名。
并且修道观时,那羽士还让人将村北一座大土丘拦腰劈出了一条小沟壑,村外便有散气吹入,从而使得坛子沟本地虚恶气“乘风则散”,自此村里根基便无任何厄虞了。
“师父师叔此次呼唤我回山,又让我亲身到这坛子沟村来化解村民厄难,莫非,他们四个白叟家,恰是在为我指导一条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