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晦明禅院闻玄机[第1页/共2页]
“阿弥陀佛,世子请坐,老衲恭候多时了”,晦明转动手中佛珠,慢悠悠地吐出一句。
萧暄几欲张口,却找不到话头,少顷叹了口气,拂袖而去。
“这,恕小的不能回禀,当时王爷与那禅师在屋内密谈,屏退了我等,便是做主子的,怎敢去偷听墙角根?那但是掉脑袋的活计”,赵安不假思考,而后拢了拢袖子,眯了眯眼,却又弥补道,“爷既然发了问,小的倒是记起一件,有一日下山时,车队方到了寺门口,那晦明和尚倒是拦了步队,交给王爷一个布袋,至于装的甚么,就不得而知了。”
终是到了方丈地点的禅院,带路的小和尚轻叩门扉,明朗朗隧道,“师祖,荣王世子到了。”
“大师,我......”萧暄哈腰拜了一拜,坐在一旁,欲言又止,现在心中千头万绪,诸多迷惑,一时候不知从何提及,竟是忐忑不安。
萧暄听了这席话,面色涓滴稳定,盯了晦明一刻,方才淡淡道,“方丈所言,禅理颇深,恕我未能通达。萧暄此次前来,一是看望转世再生之谜,二则是望方丈明示,萧暄此后当作何筹算?是否今后当个清闲王爷,度完余生?亦或是寻他日隐姓埋名,做回女子?”
“这作何解释?”萧暄一头雾水。
“世子不必慌神,老衲乃是出世之人,遵守天道法旨,自会保守你的奥妙”,晦明像是晓得萧暄反应,微微一笑。
两缕长眉,飘飘并不染灰尘;一双慧眼,耿耿全然洞人间。端的一个,晨暮诵佛千万声,返璞归真日月明。
镇国寺位于忘忧山顶,偏僻喧闹,清净有为,更利于僧众修身养性,诵经悟理,超脱世俗。
“本来如此,那你可曾听闻那晦明和尚与我父王都说些甚么?拣紧急的讲”,萧暄不着陈迹地摸了摸项上白玉。
萧暄听后松了一口气,却又满腹疑虑,“方丈,我本不是此天下之人,且宿世又未死去,为何会托生于此?”
“世子爷把稳”,赵安扶着身量不敷的萧暄,迈着小短腿,一步步跨门过坎,谨慎万分。
萧暄点了点头,止了话题,她晓得那布袋里装的就是那块夔龙玉佩,恰好端端挂在本身脖子上,也就不再穷究。
萧暄以手扶额,久久鹄立,这老衲人只顾些天机玄理,把人诓得云里雾里,也不知作何了解,是对是错,真真废话一堆,屁用不顶。
忘忧山,若论巍峨,不及雄傲四方的泰山;若比灵丽,不及天下独秀的南岳,除却几处温泉,倒也无他之长。
但见其身上一红法衣,塌下一草鞋麻间隔,俭朴无华。
寺中前院建庙门天王殿和摆布钟鼓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今番萧暄等人从后山入,倒是略过了前殿,直入后院一干僧众憩息之所。
萧暄望了望又闭上眼,转着佛珠,事不关己的晦明,恨得牙根痒痒,没出处地烦躁。只感觉仿若一把钝刀悬心口,倒霉不快,倒是在细细地不间断地磨,好不安生。
晦明听后,合掌垂目,很久未曾透露一字,直到萧暄耐烦将尽之际,才沉沉道来,“世子心中如何想,便如何做,旁人岂可决定?但你要明白,人行于世,祸福相依,善恶有报,如果强邀天意,必惹得天怒人怨,如果适应天时,必平生安然喜乐。”
萧暄一起行来,四下旁观,这镇国寺和尚未几,更是平增了几分冷僻,冷风拂过,萧瑟的紧。
这般行状,必是得道高僧,萧暄虽不信教,却也心下佩服,生出几分敬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