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是有点过分了的感觉[第7页/共9页]
走向灭亡
1007年辽圣宗建中京大定府,自临潢迁都于此。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
1066年—1125年[1]
?国土范围
辽朝前后构成五京轨制。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五京中,只要上京是都城,其他均是陪都。至辽宋澶渊之盟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感化固然加强,但仍没有窜改上京都城的职位。
?农业
大契丹[1]
敦以安设他们。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汉报酬佐命功臣。918年辽太祖建皇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两年后建立契丹大字并推行之[28]。在军事方面,他于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旧地建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辽太祖一向有南征中原的企图[29],但是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归天。其妻述律平宣布摄政,以次子耶律德光统辖朝政,搏斗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支撑下即位,即辽太宗。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同一了契丹[28]。
全盛期间
936年后唐产生内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天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前提,要求辽太宗援助攻打后唐。辽太宗遂亲率5万马队,于晋阳、洛阳等地击败后唐军,最后帮手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得以建国后晋。契丹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将燕云十六州扶植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28]
契丹国与五代十国并立
?五京轨制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以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有学者研讨“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夸大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25]。
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肯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企图一统中国[27]。947年正月旬日,契丹军霸占后晋都城开封,后晋亡,契丹国占据大部分的中原地区。仲春,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辽朝正式建立。固然辽太宗成心悠长运营中国的企图,但是因纵兵打劫群众财物,以及不让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群众的抵挡。四月,辽太宗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栾城病逝[30]。
辽国还设有与县同级的州、军、城。
南下中原
?笔墨
国土范围
年代
世宗期间
辽太宗时,取燕云十六州后,其国土包含长城以南的泛博地区,为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传统的经济糊口,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糊口。正如《辽史》中记录的“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觉得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在这类特别经济、政治、文明背景下,在契丹的办理体制上,逐步构成了一套县有光鲜游牧契丹民族奇特特性的四时捺钵轨制。契丹天子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28]?。